人們常說: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點燃希望之燈;道德是燈,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導人們走向燦爛輝煌。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踐行道德規范,增強道德意識,養成好習慣,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怎樣才能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通過一段時間的弟子規學習和行為規范的學習,我深深地懂得了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其實很簡單,只要做每一件事都用心仔細想一想,多為他人考慮一點,道德就會伴隨在你的身邊。
秋游的時候,老師組織我們去兒童公園玩。陽光下老師和藹可親地對我們說:“我們要愛護環境,做個講文明的好學生,等會吃完東西,果皮紙屑不要亂扔,都放進塑料袋里等一下帶回去。我們要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決不要以微小而不足道,細小而不足為。”
2008年5月12日,四川發生了大地震,看到那一幅幅揪心的畫面,我哭了。當晚我就和爸爸媽媽商量,為災區的小朋友捐出了零用錢和心愛的玩具,希望他們在傷痛中得到關心,看到希望,增強信心。
有一次,我和媽媽到銀行存錢,銀行里人頭攢動,我和媽媽排了很長時間的隊伍才輪到我們。就在我們走向柜臺時,一位70多歲的老人忽然跌跌撞撞地走了過來。我開始還認為他是有什么東西丟在那里要拿回去,可他還沒站穩,就發話了:“請問一下養老保險怎么?
我可不高興了,明明是我們先來了,怎么讓他先辦起業務呢?而且這么大人了,先來后到這點道理不懂嗎?可媽媽卻好像讓著他一樣,什么話也沒說,而且還把身子往一邊讓了讓。媽媽的舉動,更讓我驚訝和氣憤,難道媽媽也不懂這點道理嗎?媽媽好象看見了我表情的變化,就悄悄把我拉到一邊,微笑著對我說:“你是不是有點不高興?”我用勁地點了點頭,氣憤地說出了我的想法。媽媽的臉色立刻變得嚴肅起來,對我說:“你這就不對了。雖然先來后到是規矩,但是他畢竟是位老人!而且他跌跌撞撞,必然有重要的事情。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一種道德的表現,所以我們必須要讓著他,尊敬他。”我這才點了點頭。媽媽的表情終于由嚴肅化為輕松,“如果你也是一位老人,你愿意為這么一件小事而和別人爭吵嗎?”我不好意思地搖了搖頭。這時,那位老人的事已經辦好了,正招呼我們過去。他歉意地向我們解釋:“剛才真對不起,我有點急事,讓你們久等了!”我笑著說:“沒關系!這不算什么!”同時,我也看見了媽媽贊許的目光。可見,道德還能讓社會更加和諧、幸福、美滿。
只要我們播下一顆道德的種子,就會養成一個好習慣,收獲一個好品質。我真想讓美麗的小白鴿把無數道德的種子撒向全世界的各個角落,讓種子生根、發芽,長大開花,讓道德之花開滿人間!
指導老師潘麗仙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