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辦一個證、蓋一個章、簽一個字都要往鎮上跑,好不容易跑去了,不是沒帶身份證就是差這差那的,要來回跑幾次。這下好了,有了便民服務室,我們不用走出村子就可以辦好,方便多了。”近日,瑯琊鎮浩仁村民程根金拿著辦好的老年證,頗有感觸的說道。
只跑一次路、只進一道門、只找一個人,事情就能辦好。瑯琊鎮30個村級便民服務室大力推行“一站式”服務,根據行政村人口數量安排至少一名工作人員坐班上崗,實行坐班制,為群眾代辦農村合作醫療、新型養老保險、流動人口婚育證明、老年證等事項。浩仁村的大學生村官兼代辦員周峰告訴記者,每周三他和另外的代辦員都會在便民服務室,他們便民服務室最多一天要代辦10余件。前不久,浩仁村便民服務室還代表婺城區接受金華市紀委檢查驗收,得到了上級的肯定。
村級便民服務作為縣(市、區)、鄉鎮(街道)行政職能向農村的延伸與拓展,充分體現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實際生活中,經常發生有的老百姓到區、鄉鎮(街道)辦事,不知道找誰,也不知道該怎么辦;有的好不容易來辦趟事,恰逢具體辦事人員不在。針對此類問題,婺城區以加快推進村級便民服務室規范化建設為抓手,把行政管理、行政審批、行政服務延伸到村,打造新時期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新平臺。不僅方便了老百姓找政府辦事,而且為基層干部提供了直接服務群眾的平臺。
婺城區以規范化建設促進村級便民服務室提檔升級,一方面,增強了廣大農村基層黨員干部的作風意識和服務理念,自覺地把服務群眾,為群眾辦事實、解難題擺上了日常工作,特別是全程代理服務制度的建立和實施,健全完善了“一個窗口受理、一站式辦公”的服務機制,實現了群眾辦事由群眾跑變為干部跑、多次辦變為一次辦、拖著辦變為快速辦、隨意辦變為規范辦的“四個轉變”,并切實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促進了農村基層經濟社會發展環境的不斷優化。
另一方面,村便民服務室的這種“家門口”服務模式,切實解決一些群眾不會撰寫文書、不熟悉辦事程序及外出不便等實際問題,樹立了農村黨員干部務實為民的良好形象,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黨群干群關系進一步融洽,大大增強了村兩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形成了干群齊心協力干事業的良好氛圍,有力推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據了解,截至5月底,婺城區全面完成了全區603個村級便民服務室的規范化建設任務。并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結合“十加X”(即一個場所、一塊牌子、一套制度、一本臺帳、一部電話、一臺電腦、一個公示欄、一名以上代辦員、一套辦事須知、一張便民服務卡)的要求,嚴格做到“四個有”(有場所、有人員、有制度、有創新),促使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