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下人過七夕一般是早晨和晚上。天剛剛亮,母親就把我們從被窩里喊起來,說:你們快聽聽,真的沒有鳥兒叫了呢,咱家樹上的喜鵲也不見了呢。弟弟揉揉惺忪的睡眼,猴一樣爬上大樹,真的連喜鵲的影子都看不到了。母親說:今天是七月七,鳥兒都去天上給牛郎織女搭鵲橋了。
母親拿出剪刀,在我小小的手指上比量著,一邊念念有詞:七七剪手,長大巧手。
夕陽西下,三三兩兩的人們趕著牛兒羊兒回家了。吆喝聲,嬉鬧聲,小牛羊的鳴叫聲匯聚在一起,匯成一曲動聽的鄉村晚歸曲。
吃過晚飯,人們手拿各種式樣的蒲扇,領著孩子走出自己的家門,到街頭乘涼,人們自然地說起牛郎與織女的故事,我邊聽故事邊想象著:美麗的織女巧手織出五彩的錦緞,我長大了會不會也和她一樣巧手呢?
聽大人們說:七月初七這天,可以在葡萄架下聽見牛郎與織女的談話聲。我們村外不遠就有一處葡萄園。吃過晚飯,我沒告訴任何人,一個人悄悄溜進了葡萄園,躲在葡萄架下,想聽聽牛郎和織女說些什么。我靜靜地,甚至不敢大聲喘息,怕驚擾了牛郎織女的對話。幾個小時過去,我都沒有聽到任何聲響,后來沒想到睡著了。父親和母親急壞了,發動全體村民把整個村子都找遍了,結果在葡萄架下找到了正在做夢流口水的我……為此挨了父母一頓臭罵。
我常常纏著大人們,指著星空詢問哪顆是牛郎星,哪顆是織女星。我很同情那牛郎星身邊的兩顆小星星,大人們說那是牛郎和織女的孩子,他們一年才和自己的媽媽見一次面,我恨透了那個畫出銀河的壞人。
七夕的夏夜,聆聽著那美麗的故事,很多次我夢見自己素手弄機杼,遠處,有人拉著一頭老黃牛,從漫漫黃沙中走來……
七夕又來了,我已經很久沒有聽到那些美麗的故事了。
此時,我輕輕吟誦著秦觀的《鵲橋仙》:“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美到極致的詩句,將我一顆迷醉的心帶入絕美的境界。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