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出游本來是件高興的事情,千萬不要因為一些突發狀況而掃興。因此,在出門前一定要做好準備,以防以下五種不適出現。
暈車、暈船、暈機。建議在乘車、船或上飛機前,別吃得太飽,更不要吃油膩食物,以減輕腸胃負擔;一定要備好暈車藥,出發前半小時至1小時空腹服用。另外,生姜能防暈車,最好帶上一些,姜末路上可以泡水喝;如果選擇公路交通出行,盡量坐在前排或靠窗的位置,乘飛機則要選擇靠前一些的中間座位;旅途中可用頭枕固定頭部,有助于擺脫暈車的困擾。
感冒。進入秋季,北方天氣干燥,早晚溫差大,南方潮濕、多雨,再加上旅途勞累,人體抵抗力就會下降,容易感冒。建議出行時帶幾件厚衣服,隨時增減,感冒藥更是必不可少。另外,應盡量減少出入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如有發燒、咳嗽等呼癥狀,要及時就醫。老人出游前,最好先接種流感疫苗。
拉肚子、便秘。旅游中,除了觀賞景色外,最吸引人的就是當地的美味小吃了。因此,吃壞肚子可是常有的事。除了備好治療腸道疾病的藥物外,最好能帶上一小瓶鹽,洗水果時加點鹽,可溶解水果表面的農藥,能有效殺菌消毒。如果出現便秘,應多喝水,多攝入膳食纖維,比如鮮橙汁、麥片等。
外傷、曬傷。創可貼、紅花油、云南白藥等外用藥必不可少。選擇去海邊度假的人,一定別忘了帶防曬霜、遮陽傘等防曬裝備。如果皮膚被曬得發紅,務必第一時間冷敷曬傷部位。
過敏。建議過敏體質的人盡量少去花草茂密的景點,出門時戴上口罩,最好穿長衣長褲,并隨身攜帶脫敏藥物。
備點醋防感染
兩人旅行,感受的是大手牽小手的浪漫。在完全的二人世界中,親熱次數難免增加。但這有時會對健康不利。
在旅行中,人們經常會因為找不到廁所而憋尿,這容易造成尿路感染,女性則更是如此,而醋則成了旅行夫妻的“隨身寶”。芬蘭的一項研究發現,女性如果每天至少喝一杯不加甜味劑的酸性果汁、稀釋果醋或酸奶,其發生尿路感染的幾率會比不喝的人少34%。如果能在性生活后馬上喝一杯,效果會更顯著,這是因為酸性能降低尿道中細菌的數量。
醋的妙用還有很多。比如,旅行時人們走路的時間會增加,雙腳難免大量出汗。那樣的話,可以在每晚睡前用稀釋后的醋液洗洗腳,去除腳臭。在蚊蟲叮咬處抹點醋,也能止癢止痛。有暈車、暈船習慣的人,還可以在出發前先喝一小杯加醋的溫開水。
老人出行護好腳
平時忙碌的工作讓很多人陪父母的時間少之又少,于是趁著國慶長假,不少人會選擇陪著父母出去散心。但人上了年紀,身體各方面都開始走下坡路。因此,旅途中一定要特別小心。
老年人往往體力較差,手腳不靈活,視力、聽力下降,容易疲勞且不易恢復,對外界的反應也比較遲鈍。因此,帶老人出游的家庭,最好不要長時間坐車,少去山地等地勢比較危險的地方;旅途中,應該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如果長時間步行,走一會就要休息一下,感到體力不支時,一定要馬上停止,萬萬不可硬撐;另外,老人體溫調節功能較差,衣服一定要帶夠,以便隨時增減。出汗時不要馬上脫衣服,以防感冒;飲食要以清淡為宜,多吃些新鮮蔬菜和水果,最好帶點糖和檸檬,它們是避免低血糖和補充維生素的好東西。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老年人旅游時,應注意做好腳的保健,穿柔軟合腳的鞋,晚上用熱水燙腳后,按摩雙腿肌肉和腳心,這樣能使他們感到格外精神。有慢性病的老人還應帶著平時要吃的藥物。
給孩子帶足零食
如果是三口之家一起出游,特別是孩子的年齡比較小,旅途中就容易出現各種問題。因此,在出發前要做足準備。
首先,在旅程安排上,盡量不要選擇長途旅行,也不要東奔西跑。長距離、密集的旅行安排會讓孩子情緒波動較大,變得易怒,喜歡哭鬧,不好好吃飯。
其次是出行方式,火車是首選。火車是所有交通工具中安全系數最高的,也不會產生暈車問題;如果是長途旅行,飛機則是首選,但要注意,嬰幼兒不適宜坐飛機。飛機升降時可讓孩子吸奶瓶,大點的孩子可以嚼口香糖,以減輕不適。
第三,要準備足夠的食物。在孩子們情緒出現波動時,食物可以有效緩解,最好提前備好零食,洗好水果。孩子較小,要多帶幾個奶瓶和熱水瓶,便于給食物加熱。攜帶一瓶清水也很必要,以便飯前便后給孩子洗手。
另外,旅途中還要特別注意安全,常用藥物必不可少。要減少發生擦傷的機會,選擇合身的衣物很重要,還要慎選游戲場地,防止跌倒時受傷。
抵達后先喝點熱湯
對于要穿越多個時區的長途旅客來說,倒時差始終是最大困擾。
時差反應是生物鐘受到影響所產生的生理反應,癥狀多表現為疲勞,方向感減弱和失眠。倒時差最好的方法就是跟著當地的時間吃飯,胃先適應了,生物鐘就能較快適應。如果因為旅途勞累吃不下去,可以喝一些熱湯。英國愛丁堡睡眠中心專家克里斯·伊茲科沃斯基研究指出,身體生物鐘一般受到4個因素的影響---光線、睡眠、運動和食物,其中光線是最重要因素。因此,避免光線照射時,最好戴上眼罩,需要接觸光線時,日光是最佳選擇,如沒有條件,室內燈光也能起作用。這個光定律能有效緩解時差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