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實攝影源于生活,表現生活
通過金華老街、老巷、老百姓的追蹤攝影,呈現于我們眼前的是具有濃厚生活氣息的一組照片,同時,這些照片也真實地記錄了金華市民生活的軌跡,記錄了那些與金華這座城市息息相關的歷史故事、人文傳奇,見證了這座城市的歷史。
原來位于江北一百后面的黃賓虹故居,據說是黃賓虹幼年時和他母親住過的地方,然而在1999年兩街改造時拆掉了。醋坊嶺的狀元坊則是清乾隆四年(1729年)始設武科后的首位武狀元朱秋魁的故居。金榜題名后,由乾隆帝賜建。后來,牌坊邊上的那條小巷也被當地百姓叫做“狀元坊”,與狀元牌坊同期建造的朱家大宅子,民間也俗稱為狀元坊,因為金華的文狀元出過好幾個,武狀元只有這么一個,因此就顯得別有價值。在兩街改造時,狀元坊也被拆掉了。
雅堂街和文化路交叉處,則遺留了許多具有明清風格的木結構建筑,木雕精美,令人懷想。到了八詠路上,八詠樓風流獨占,建筑風格隸屬徽派,江南一帶盛行徽雕,可見其流風所至,余韻依然。若是往西走,中山路一帶,本是老火車站,商鋪興旺,很多溫州人都在那里租房子、開店。那里物資交流方便,很多溫州個體戶都把自己生產的東西拿到金華來賣。若說起衣食住行,以前人都是共用廚房,因此有一片連在一起的灶頭,這種爐灶現在很難找了。至于用水,剛開始,大家都用井水。后來,很多戶人家公用一個自來水龍頭,費用每戶人家均攤。再后來,每戶人家都裝了自來水龍頭,但都是裝在屋外。為了防止別人用自家的水,每戶人家都在水龍頭上安了一個罩,這也算是特定時期的一種生活現象。自來水的變遷展示了特定時期的一種生活現象,人民廣場坑道的性醫學科普展覽和人民東路街頭錄像廳則見證了當時的社會文化。那時候人們對“性”都很含蓄,要掛個科普展覽的名稱才會拿出來展覽。當時,錄像這一文化產業也剛剛興起,普通人家里都還沒錄像機,都是到錄像廳看,而錄像廳為了吸引人的眼球,都取一些很誘惑人的名字,這些都表現了新事物剛出現時缺乏管理的狀況。
最能表現文化這一主題的照片要屬1989年在第16屆全國攝影藝術展上獲獎的照片“對抗賽”。有人評論說,這張照片生動地表現了改革開放初期中西文化的碰撞。上世紀80年代,中國剛剛開放,看到只穿內衣褲的女人很是稀奇,有些外來的影視作品宣傳卻已經很大膽。這張照片是在老汽車南站拍的,當時,很多老太太排成一排在等汽車,而她們的背景確是一張巨幅的露骨宣傳海報,于是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年輕的、年老的,傳統的、時尚的,一經對比,即可見出中西文化的碰撞是何等激烈。
若是以婺江為例,當時社會與現在社會,最大的差別在于一個是生態環境。以前婺江水還很清澈,很多人去游泳;現在沒地方游了,水都被污染了。另一個則是物質環境。當時,人們都騎自行車;現在,人們都開汽車。當時我在酒坊巷踩街,距今好些年了,從科舉年代遺留下來的試館、會所仍然很多,給人一種神秘感,這些房子沒有衛生設施,清早起來倒馬桶,這是留守老人每天最困難的事。偶爾閑情興致來了,二三人圍在一處看人下棋,或者寫對書法、對聯,這些都是住在酒坊巷的老人的生活狀況,也體現了攝影的生活化。這類照片很真實,放著以后看會很有感覺,因為這些照片沒有去導演,也不是抱著拿獎的心態去拍的,所以,人們的狀態都很放松,自然。
因為紀實攝影是以記錄生活現實為主要訴求的攝影方式,源于生活和真實,如實反映我們所看到的東西,紀實攝影有記錄和保存歷史的價值,是區別于其它藝術門類所獨有的特點和優勢。而且,葛躍進認為,紀實攝影最能觸動人們的靈魂,直擊靈魂深處的神經。這種觸動可以是多元化的,它可以苦澀,它可以辛酸,也可以激動,也可以振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