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婺城區農林局植保測報土肥站了解到,我區土壤有機質提升勢在必行。
耕地是土地的精華,是農業最基本的生產資料。耕地質量的下降將嚴重影響農田的生產能力。“近年來,有許多農民開始抱怨土壤肥力越來越差,每年用的肥料、農藥是越來越多了,可是收成卻一年不如一年!敝脖y報土肥站工作人員說,以前土地施1次肥就夠了,如今要施3次,每次還不能施多,否則莊稼受不了,F在農民大都流行使用化學除草劑,時間一長,就造成土地鹽漬化,所種的莊稼不容易長大,綜合生產力自然就下降了。
據介紹,在白龍橋鎮讓長村有個浙江省耕地地力定位監測點,該監測點設有4個小區塊,第一塊是空白田,不用任何肥料;第二塊采用常規施肥,即以傳統施肥模式;第三塊是按照測土配方施肥,用純化肥;第四塊是測土配方施肥,用有機肥。監測結果初步表明,常規施肥區土壤有機質、全氮呈逐年下降趨勢。
植保站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從2008年開始,我市根據不同的地貌類型、土壤類型、種植結構等,確定地力監測點。目前,全市已建立長期定位監測點29個,動態監測點330個。這種施肥方式是以土壤測試和肥料田間試驗為基礎,根據作物需肥規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應,在合理施用有機肥料的基礎上,提出氮、磷、鉀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數量、施肥時期和施用方法。如今許多農民在農技人員的指導下采取科學施用配方肥。有針對性地補充作物所需的營養元素,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補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補多少,實現各種養分平衡供應,滿足作物的需求,從而提升作物的質量、產量。
據了解,自10月8日起,我區開始對各鄉鎮發放綠肥種子,共計發放紫云英5000公斤,黑麥草18000公斤,豌豆20000公斤以及根瘤菌劑400公斤。綠肥富含豐富的養料,是培養地力、改善土壤的主要作物,能增加土壤中的有機營養物質,進而有效提高糧食產量。區農林局要求各鄉鎮及時、準確地將綠肥種子和根瘤菌劑分發到村、組、農戶,盡快落實到田丘地塊,努力提高農田綜合生產能力,培肥地力。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