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經常出現一些關于慈善的事件,比如郭美美事件,讓這個社會的信任基石愈加薄弱。這一事件出來以后對慈善事業是個非常嚴重的打擊。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另一個方向去審視慈善事業。
施樂會簡介:施樂會成立于2007年4月28日,立足于幫助社會危難人群,本著“日行一善,行善無憂”的服務理念,運用網絡技術構建了全球首家透明化網絡愛心互助平臺。確保每筆善款“公開!透明!直接!即時!全額!”到達受助人手中。不久前施樂會上的網友捐款總額成功突破了1000萬元。

超前的網絡慈善理念
慈善這個詞對大家來說是陌生還是熟悉呢?在以前,也許我們說出慈善,大家可能會覺得比較陌生,隨著時間的發展,好人好事不斷涌現,大家會覺得慈善這個詞很熟悉。但是近段時間,諸多的慈善事件的出現,大家又對這個詞劃上了問號。所以我想在大家心里,對慈善這個詞的定義應該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三字經第一句話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都有一個關懷之心、善良之心,當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都非常愿意伸出援助之手。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到現在為什么大家時不時會對慈善畫問號,提出疑問的情況產生呢?這由于慈善在發展過程中的制度以及一些操作方式上的問題。下面我就以施樂會為例,來講述下施樂會的發展歷程。
施樂會是一個純民間的草根組織,成立于2007年。為什么要創立施樂會,這來源于創始人的幾個理念,他覺得傳統的慈善模式已經滿足不了大眾的需求。大家向幫助他人,想要捐款必定要費一番力氣。我想捐款,在家里往哪捐,我肯定要穿衣服穿鞋子出門,坐車或者騎車到可以捐款的地方,把我的錢捐到捐款箱里面。也可能我要先跑銀行去取錢捐錢,也可能到銀行把錢匯到我要捐款的地方。從時間、地域、人力方面來說都比較繁瑣。那有沒有一種形式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作為傳統慈善的一個補充形式存在。把慈善捐贈的行為便捷化。當時盛行淘寶交易的購物形式,C TO C的交易模式非常方便快捷,那是不是可以把賣家定義為需要幫助的人,他們出售自己的困難,而買家定位為捐贈者,他們是想幫助別人的人。那么通過C TO C方式,利用網上銀行平臺,以構建捐贈者與受助人之間的橋梁。由此,施樂會成立了。成立初期,我們很明確,就是全透明的網絡慈善平臺。
起步的時候,大家也想得到,困難重重,金華新聞網07年的時候評的十大新聞笑話其中就有施樂會。他們認為慈善怎么可以這么做,怎么可以放倒網絡上去做,網絡上真真假假誰分得清楚,全透明的慈善在網絡上如何實現?一串的問號跟在后面,雖然面對很多的質疑很多的取笑,施樂會沒有放棄,始終堅持著自己的信念。我們做到善款百分之百送達到被捐助對象手中,公開、透明、直接、即時、全額。C TO C的形式,點對點的捐贈,以優先的模式和超前的理念來運行施樂會,在多重壓力下一步步做到今天。網站成形初期,工作人員只有四位,發展到今天是11人。網站從搭建完成到現在,沒有一天停止過更新,不斷在優化。一般想這一類的慈善網站都是建成了就可以了,不用怎么去修改,但是我們不斷在優化。
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施樂會的網站布局和功能。施樂會的域名是www.shilehui.com。點開主頁首先看到的是我們的LOGO,一顆愛心,兩只手。兩只手意味著你有困難我來幫你。“我們確保您的每一筆善款,100%到達受助人手中”是我們的理念及口號。接下來看到的是導航欄,導航欄下面是受助人的近況。施樂會可以說是一個平臺,這里聚集了全國各地的需要幫助的人,只要你有困難,你就可以發布信息。點開受助人的頁面,上面會有受助人的所有信息。左邊一欄依次是發起人的信息、受助人信息、證明人信息以及愛心捐助的名單。發起人一般是施樂會的義工,上面有身份證信息、電話號碼、QQ號碼,如果你覺得不信,你完全可以憑借這些信息去核實。右邊是受助人的基本情況介紹,會寫明受助人需要多少錢,以及這筆錢的用途,其他信息是目前募捐了幾次、募捐到多少錢、還需要多少錢。除此之外,包括信息發布的時間、有效期都有詳細的注明。接下來才是受助人的詳細信息,家住在哪里,家庭生活情況、家庭經濟情況、居住情況,這些都是施樂會需要收集的資料以及審查的方面,這些資料包括文字和圖片信息,圖片基本上回涵蓋家庭情況的照片、開具的證明書、本人寫的求助信等,這些信息提供齊全之后,在網上發布,施樂會的客服會通過當地政府去核實他們家的情況,核實的信息反饋都會上傳到網絡上,接下來就是誰提交的信息,哪一位客服什么時候審核通過的這個信息,接下來是網友對受助人加油打氣的一些鼓勵話語。其中左邊一欄提到的愛心捐助的名單上回顯示誰、什么時候捐助了多少錢。你要是想看某一位捐款人,你就點擊進去看就可以了,他一共捐了多少次,捐助了多少錢都有顯示,下面是大家對他的評價和印象,但是捐款人來自哪里是可以選擇保密的。網友還可以對他寫感謝信,這個就又涉及到我們的一個功德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