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好村官黃建忠同志》系列報道之三:親人眼中的黃建忠嚴苛于己,卻從未吝嗇“付出”
“媽媽,我要吃爸爸燒的牛肉,我想爸爸。”
這兩天,李艷紅為兒子黃政送去了他最愛吃的牛肉,可是兒子卻一口都吃不下,他心里想要的只有爸爸。周末在家的日子,除了陪著媽媽,黃政就是在爸爸的遺像前默默發呆。
“建忠對兒子很好,從來沒有發過脾氣,今年兒子讀初三住校,他每個星期都會燒點兒子最愛吃的菜送去。”“我們全靠他了,他怎么能丟下妻兒老小,就這么走了呢!”看著只有14歲的兒子,李艷紅泣不成聲。
這些天,李艷紅寧愿活在過去的美好記憶中,也不愿面對現實。她向記者回憶起了與丈夫過去的點點滴滴。
“建忠很會體貼人,七年前,我聲帶囊腫開刀住院,他一個星期都在醫院照顧我。同病房的人都夸我好福氣,找到這么好的一個老公。”“他到戰友那里去旅游,也會盡量帶上我,說是讓我也開開眼界。”沉默了一會,李艷紅指著一張照片說,“這張是今年8月建忠帶我去江蘇華西村參加戰友聚會時的留念,沒想到竟是他最后一次帶我出門了。”李艷紅不停地抹去滴在照片上的淚水。
1995年,黃建忠經人介紹,認識了在白龍橋集鎮上開糧油店的李艷紅。兩人交往了一年多,憨厚、樸實、直率的黃建忠打動了李艷紅。“我覺得他當過兵,靠得住,穩重,對自己一心一意,對自己家人也很好,就決定跟他了。”李艷紅說起戀愛時的情景時,臉上露出了絲絲笑容。李艷紅告訴記者,建忠不僅對父母孝順,對岳父岳母也很孝順。有一次丈母娘生病住院,都是建忠忙前忙后。建忠去世后,家里一直瞞著老人家,還是她自己在菜市場買菜的時候聽到別人講起才知道這個噩耗,當場就暈倒住進了醫院。”
2008年,黃建忠作了一個決定,他要放下生意回村里競選村干部。當時他和妻子已在白龍橋集鎮做了10多年的糧油批發生意,收入很可觀。剛開始妻子有些想不通,但奈不住黃建忠天天做思想工作,他對妻子說,“錢多錢少不重要,我退伍回村里時就想為村里做點事,現在村里在搞農房改造,正是我回報村里的好時機,如果錯過了就沒有了。”聽了丈夫的話,李艷紅才真正明白,黃堰頭村在丈夫心中的分量。
當村干部后的黃建忠,每天6點半就起床,7點左右就來到村新區建房現場。“以前他還會經常睡懶覺,現在都是晚睡早起。”李艷紅告訴記者,今年黃建忠當了村支書,還把自家一樓開的小超市也關了,隔出20多平方米做成了辦公室,這以后,村干部們常常會聚在這里,商討村里的事情。11月7日晚上,同去的兩個工作組成員都圍坐在辦公室里等黃建忠回來,“誰也沒想到,建忠再也沒有回到他的辦公室。”說到這里,李艷紅已是痛哭失聲。
黃建忠對村上的事情盡心盡責,就連他的親戚都有些“抱怨”了。“我和他從小一起玩,經常串門,可建忠當了村干部后,我也基本不去找他了,因為好幾次找他,要么他辦公室里人很多,要么他在工地現場忙碌。”同村的表哥黃建軍回憶說,建忠有些時候對親戚還真有點“不盡人情”。去年他造新房時想造個六層,當時心想“表弟肯定會幫幫忙的”,可沒想到,剛提出來,就被黃建忠一口回絕了,“必須按照規劃來,大家都一樣,我幫不了你。”說到建房,77歲的大伯黃尚貽也有“牢騷”要發了。“去年5月我的房子就可以動工的,但為了照顧瀆仁自然村的一戶村民,足足耽誤了我2個多月,別人家的房子都結頂了,我才造了兩層。”原來,瀆仁自然村村民胡華明本來抽簽時有塊地基,但因為某些原因沒法造房。黃建忠為其調劑到了他大伯建房的旁邊,把原本只安排造2幢房子的地方,硬是排進了胡華明,使大伯的房子只能再往旁邊移,道路窄了,采光也差了。“后來他對我說,讓別人先造吧,自己家人要多點理解。”
在舊村改造中,黃建忠首先做的就是自己親人的思想工作,他動員所有親戚把老房子都拆了,騰出空地給村民造房子。“我家里已經拆了5間舊房,現在是三兒子一家跟我們兩老住在20多年的房子里。”黃建忠的姑姑黃惠芬說,有一次她二兒子想先造再拆,遭到建忠的反對,說只能先拆再造,二兒子現在都還沒建起新房,與大兒子兩大家8口人擠在老房子里住。看著黃建忠的遺像,黃惠芬一直心痛地哭著。“建忠從小就很乖,很有禮貌。前不久,還說要帶上我們幾個老人去蘭州的親戚家玩一趟呢。”
說到造房子,妻子李艷紅也有“怨氣”了。“現在的房子其實是公公在10多年前造的,我們一直是住在公公婆婆家,這兩年,看著人家的房子漂亮、結構又好,有時候就會在建忠面前說‘想住自己的新房子’。”李艷紅告訴記者,好幾次提議都被黃建忠否決了,他說“現在村里地基緊張,要造房子的人還很多,先安排別人建吧。現在跟爸爸媽媽住一起,不一樣挺好嗎。”“想到我們已經結婚15年了,有條件卻不能住進自己的新房,感覺挺委屈的。但想想后也理解了建忠,他這是為了村里這個大家庭好。”從這以后,李艷紅也就沒在黃建忠面前提造房子的事了,只能放在心里。
黃建忠對家人的“苛刻”,其實大家都很理解,因為家人們知道,他就是這樣一個寧愿自己吃虧,也不讓別人吃虧的人;寧愿自家人受點委屈,也要讓村民滿意的人。黃建忠65歲的父親黃尚成強忍著悲痛說:“我這個兒子最聽話,對我也很孝順,他對村里、對村民和家人的付出,我都看在眼里,我為有這么個好兒子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