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婺城大橋至金蘭中線路段紅綠燈安裝完畢和道路標線的完成,歷時八年之久的二環西路乾西段正式投入使用。該路段全長610米,2003年開工后,由于政策處理等問題停工,2010年底復工建設。該路段的順利通車,意味著婺城新城區的北門戶全面打開,標志新城區道路大框架進一步完善。
婺城新城區借助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成為市委市政府“一中兩翼兩三角”發展戰略中最具活力的一翼。但是新城區作為金華城市中心的副中心,作為婺城區新的政治、經濟中心,創新創業的大平臺,繁榮崛起的主戰場,離上級的要求和自己的發展目標還有距離。隨著金華“精品城市”建設的推進,婺城新城區按照區委現階段提出的打造“品質效益新城”新要求,著力在完善交通網絡,積極營造區域發展優勢上下功夫,逐步形成內外路網體系。當前新城區實施道路框架體系,主要包括往東打通和改造三條大動脈:雙溪西路、賓虹西路、人民西路,往南打通二環西路,往西提升改造白湯下公路和330國道。
“東接南連”是新城區現階段實施的重要發展戰略,可以有效吸納市中心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等發展要素。當前新城區通過各種途徑,力爭實施“賓虹路拓寬工程”和“雙溪西路西延工程”以及“人民西路西延工程”,只有往東打通這三條交通大動脈,新城區的整體交通網絡體系才能建成,新城區的區位優勢、交通優勢、發展優勢才能進一步凸顯。目前,“賓虹路拓寬工程”和“雙溪西路西延工程”的前期工作已經展開,力爭明年列入市政府重要議事日程。隨著二環西路婺城大橋段全面通車,南連啟動二環路浙贛線公鐵立交橋建設,使二環西路全線形成交通功能,顯得尤為迫切。二環西路的全線貫通,對新城區完善城市路網框架、強化婺城新城區與江南板塊融合發展態勢,以及開發洞溪分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二環路浙贛線公鐵立交橋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待省政府用地批復后,即可開展政策處理工作。
隨著婺城大橋、賓虹西路公鐵立交橋、白沙大橋、臨江大橋和虹戴公路的相繼建成投入使用,新城區的道路大框架基本形成。虹戴公路已經成為新城區連接金西開發區的黃金主軸,也是今后金華新興產業集聚區發展的主要空間,將給新城區的發展帶來重大機遇。330國道新城區段也已經列入明年的改造計劃。
新城區積極完善道路外網的同時,同時注重內網的循環,加快完成行政中心區塊和三大工業區塊的路網建設,也是當前新城區推進開發建設的主要工作。新城區今年新建續建項目40個,總投資12.54億元,涉及道路建設的共有18個,今年1-10月份投入1.2億元。行政中心區塊交通局北側規劃路和瑞唐國際北側規劃已經完成瀝青澆筑;白龍橋老鎮金龍路改造實現雙線通車,人行道工程完成90%;機場路基本完成管道工程。臨江分區清源路、彩虹路、大巖路總投資2000萬元,目前基本完成道路建設;原福田區塊三條規劃道路已經委托設計。柵川分區一號路、四號路、七號路總投資1000余萬元,基本完成半剛澆筑。洞溪分區龍蟠區塊規劃路正在招標編制。石門路總投資3000萬元,已經完成招投標。
新城區自開發建設以來,基礎設施投入15億多元,拉開道路框架15平方公里,建成城市道路60千米,完成30千米的路燈安裝和亮化。隨著新城區道路內外網的逐步形成,一座二產強勁、三產興旺、公共服務設施一應齊全、山水生態與城市功能和諧共生的“品質效益新城”,一個全新的政治、經濟、商業中心,將展現在我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