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問道不丹:幸福在哪里
人口不過70萬的不丹是一個地處喜馬拉雅山南麓的佛國,經濟不很發達,卻因國民擁有很高的幸福指數而蜚聲全球。2006年之后,不丹引起了世人的廣泛關注,因為它被評為全世界“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之一:幸福指數亞洲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十三。
人類的笑容是不會騙人的,我看到過好幾張展現不丹魅力的笑臉,只能說這是真正幸福的笑。其中一張是不丹年輕英俊的國王與民同樂的照片,那是一種燦若朝陽、艷若夏花、發乎真心、極具感染力的表情。我想也許可用專用名詞來命名幸福的笑,即“不丹笑”。不丹招牌式的笑也許是地球上最美的“花”,純凈無邪、燦爛于心、美好親切?吹竭@種笑,我們能感受到人性的親、人類的愛、生活的甜和地球的美。在我看來,“不丹之笑”就是“人類之愛”。不丹古今相通的追求精神價值的發展模式解密了不丹幸福之道。如果說1972年之前,不丹的幸福之道是文化意義的,那么在四世國王推動之后就變成了政府和文化共同哺育的復合模式,變得更加自覺自在,也更加可持續和強持續。
農民占全國人口80%的不丹人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不丹絕大多數人口都是農民,他們收入不多,剛剛解決溫飽問題,但他們都很滿足、都很快樂。這是為什么?難道中國古代圣人所講的“安貧樂道”真有其事?不丹告訴我們:佛國佛心,笑中有道。
國民生產總值GDP向來是發展的目標,但不丹早在1972年就別具一格地提出了“國民幸?傊怠盙NH(GrossNationalHappiness)的發展目標。不丹四世國王吉格梅·辛格格旺楚克意識到單一強調經濟的發展,并不能盡如人意地為百姓創造美滿的生活,比如會出現家庭成員分散居住不利于親密關系的維系、工作時間延長使得父母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等情況。特別對于不丹這樣一個人口稀少、勞動和生活環境艱辛而生態又很脆弱的國家來說,不計代價地一味發展經濟而無視全體國民的心理滿足感,也就是幸福感,最終將導致國家衰落。
不丹的國民幸?傊刁w現了以人為本、以民為貴的理念!皣裥腋?傊怠币9個大類來衡量生活,包括教育、心理幸福感、健康、時間支配、文化多樣性和恢復力、善治、社區活力、生態多樣性和恢復力、生活水平,每個大類里有8個子項,共72項,這些數據每三年修訂一次。值得注意的是,GDP只是幸福的1/72。不丹提出的國民幸福指數=生產總值指數×a%+社會健康指數×b%+社會福利指數×c%+社會文明指數×d%+生態環境指數×e%,其中a、b、c、d、e分別表示生產總值指數、社會健康指數、社會福利指數、社會文明指數和生態環境指數所占的權數,具體權重的大小取決于各政府所要實現的經濟和社會目標。從中可見,不丹國民幸福指數高的秘訣是堅持生態效益、人文效益和社會效益高于經濟效益,這是不丹一以貫之的平衡、有序、有機的幸福發展觀所包含的核心價值。生態效益是指優良的生態環境、美好的居住環境、和諧的工作環境所帶來的效益;人文效益是人作為文化的生物,需要“家根文化”的滋養,人類在一方文化的哺育下找到歸屬感和幸福感,所以促進心靈成長的人文傳統應該被尊崇;社會效益是指提高國民的健康程度、就業水平、生活滿意度和文明程度所體現的社會進步;經濟效益則是指在其他條件的限定下追求國內生產總值的提高。
當今之世,已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GDP的增長不等于幸福的成長。如何看待GDP及其和人類幸福的關系?經驗表明,如果不給經濟發展加以條件的約束,那么GDP的增長往往是以環境污染、貧富分化和人類痛苦為代價的。GDP頂天了,也只是經濟增長的數值,正如有錢人不一定幸福,GDP上去了,幸福指數也不一定就提高了。富裕不等于幸福,貧困更不等于幸福。相對說,富裕創造了能夠帶來幸福的更好物質條件,所以,錯誤不在于對GDP的追求。GDP是至今在國際通用、能夠衡量經濟成就的有效指標,不丹也在使用它。錯誤如果有的話,應該在于GDP的增長與實現方式以及GDP增量的分配方式上。試想,如果GDP的增長和分配是以人民的痛苦和不幸為代價,豈不是與以人民幸福為宗旨的發展背道而馳?例如,我國不少地方強制拆遷的做法導致政府和群眾尖銳沖突甚至屢出命案的報道很多,就是典型例證。再如,如果經濟發展了,貧困人口的境遇反而得不到緩解,富得撐死、窮得餓死,這樣的發展也走向了我們愿望的反面、走上了與“公正發展”相悖的歧路,與人類社會公平、正義、幸福的理想南轅北轍。發展與幸福的距離是近了還是遠了,可以看發展是建設性的還是破壞性的,是人民支持的還是人民反對的,是改善了民生還是惡化了民生,是穩定了社會還是動搖了社會。
此外,非常重要的一點是,GDP既不是唯一重要、也不是最為重要的指標,經濟發展只是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方面,無論多么重要,也不能破壞平衡發展、和諧發展、統籌發展、持續發展、人本發展、幸福發展的大原則。進一步講,我們不能滿足于“要發展”的提法,而是要明了為誰發展、為何發展、如何發展三大哲學問題。發展到底為了什么?人本主義發展觀認為,發展就是為了實現全體人類的自由、尊嚴和價值。這個答案早在上個世紀發展經濟學家古雷德等的經典詮釋中就能得到。
當下,國人普遍感到苦惱的是在忙碌中丟失了生活的意義。找不到意義的生活是沒有精神寄托的,不可能真正幸福。GDP看起來在快速增長,國家統計局發布2011年上半年經濟數據,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為204459億元,同比增長9.6%,但很多人的安全感、平衡感和幸福感并沒有同步增長,相反,問題依舊、壓力上升、挑戰更大。一個衡量人類幸福和生活美滿的新指標應包含這些維度:工作和收入有保障、衣食住行無憂、教育和醫療公平有保障、居住環境宜人、擁有充分的安全感和人權保障、享有親情友情愛情“人類三情”所帶來的愉悅和美好,等等。
沒有心靈的滿足和寧靜,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不丹的“幸福指數”標準包括了精神上的幸福、健康、教育、時間的使用和平衡、文化的多樣性和彈性、生態的多樣性和彈性等290多個問題,反映影響個人和社會幸福感的各個方面,覆蓋人類生活的最廣泛領域。有人這么描述所看到的不丹:不丹就像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孩子,純凈清澈,質樸天然,有信仰,有自由,復雜和世俗頓時能在不丹的空氣里凈化為簡單,最后回歸平靜。不丹堅持了正確的發展之道,所以成就了一個幸福的“伊甸園”:生態自然,心態滿足,物質簡單,精神幸福,天地人物,和諧共生。
不丹的發展之道告訴我們:第一,不貪是避免極端、維系平衡的前提。人生以不貪為寶,生命以平衡為好;國家以不貪為貴,發展以平衡為上。第二,“國民幸?傊怠笔且唤M經實踐證明指向明確、為幸福加油的好指標?己耸侵笓]棒,GNH是考量經濟成績、刺激幸福生產的好指標。第三,幸福需要信仰和安寧。物質越是豐裕,沉溺于享受的人性越容易沉淪,人類離幸福就越遠。人性單純,生活簡單,知足常樂,幸福之道不遠人。市場經濟對人性的最大挑戰可能是泯滅良知善性、激發機心狼性,那么幸福在哪里?幸福就在美好的人性、人心和人情之中,幸福的人一定不可或缺善良的人性、知足的人心和親密的人情。人類幸福的不二法門是都需要靈魂的導師、信仰的指引、心靈的升華和價值的創造。第四,問道不丹,正確的發展應該以生態發展為前提,以人口發展為主體,以經濟發展為基礎,以社會發展為軸心,以人文發展為靈魂,以平衡發展為指向。
——資料來源:2011年10月3日《學習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