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婺城區緊緊把握文化大市建設的發展機遇,積極推進文化大區建設工作,尤其在推進農村文化建設上,取得了明顯成效。今年,我區又在農村啟動了農家書屋工程,使讀書這一深藏婺城民間的優良傳統逐漸回歸,重新煥發活力,并成為了當下農民生活新時尚——
閑暇時光去農家書屋看書翻報,開始成為越來越多婺城農民的一個不錯選擇。
12月。一個冬日的周末午后。婺城區白龍鎮羅店村農家書屋里。三三兩兩的村民陸續前來,看報,借書;書架前找資料,旁坐一偶閱讀。書屋,悄悄開始闖進了農民的新生活。
該圖書管理員葉錦連是個熱心文化事業的村干部,老葉說起農家書屋眉開眼笑:“歪看它小,就是這個小小書屋,實現了本地區圖書資源的最大化利用,老百姓可以免費借閱農業、科技等書籍,不僅發揮了惠農效應,農民的閱讀習慣也在慢慢培養起來。”
地處鎮中心的葉店村,近年來借助新城區開發,葉店村民富了,腦袋怎能貧乏?在區委宣傳部的支持下,葉店村兩委決定,率先上馬農家書屋工程,而且是“一老一新”兩座。如今,兩個書屋都成了村民的精神高地,不僅本村人看,而且外地人,甚至別村的人都來看,好不熱鬧,每到了節假日,這里更是中小學生集中的地方。老書屋在老年活動中心,有各類圖書資料6000多冊,以歷史書為主;新書屋在村辦公樓,有新書和音像制品、報刊雜志等,還配置了遠程教育設施。新老書屋各有千秋。
在婺城各地,這樣的書屋在政策的支持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據介紹,目前婺城區547個行政村中已經有183個村建起了農家書屋,每座農家書屋的藏書量超過了2000冊。眼下,每個行政村各補助2萬元,讓更多的鄉鎮和村都在積極改造農家書屋用房。
農家書屋要建,更要管。婺城區本著建管并重的原則,精心挑選了有一定管理能力、熱心公益事業的村干部、大學生村官和離退休老干部、老教師擔任農家書屋管理員,對每一位管理員進行了業務培訓,除去日常管理,還要求他們提高為老百姓服務的能力,真正把農家書屋辦成群眾“方便來、喜歡來,來了滿意”的民心工程。
在過去,農家書屋書刊資料都是建立之初一次性購置的,長期不更新,農民閱讀興趣不高。婺城區在確保農家書屋公益性服務的基礎上,積極探索農家書屋與農村出版物銷售網點、村郵站等融合建設模式。目前正探索與杭州的一家文化公司開展合作,由公司在每個農家書屋設立一個圖書直銷專柜,以7折出售圖書。同時公司將圖書銷售額的30%返給農家書屋,用于更新圖書。這是一種全新的模式,既解決了農民買書難問題,又為農家書屋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一定的資金支持。
與此同時,婺城區還將建立一個農家書屋之間漂流中心,每年組織各級圖書館、鄉鎮文化站以及各個農家書屋之間進行圖書漂流,以此來不斷豐富圖書種類。據了解,全區投入漂流活動的圖書將達到3萬冊以上,將極大豐富農家書屋的圖書種類,吸引更多的農民、學生走進農家書屋。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