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為王茗深都勝,大曰山茶小樹紅”熱鬧的農歷新年已過,可樹上的茶花卻是越開越香,來到竹馬鄉聯民村村民、市婺聯園藝場負責人姜旭躍的苗木基地里,卻看見人們正爬上木梯,將茶花樹上一朵朵開得正旺的美麗茶花摘下,姜旭躍介紹說,這叫“疏朵”,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避免茶花吸收太多茶花樹的養分,好使得樹木茁壯成長。
白手起家的姜旭躍1986年初中畢業就開始創業,“同齡的孩子在教室里讀書,而我是在綠皮火車里度過了3年的青春韶華”,膽大的他16歲就拖著一個裝著滿滿茶花的鐵桿拉箱輾轉上海、無錫、杭州、南京、連云港、青島等地賣茶花。姜旭躍是一個有心人,每到一個地方就去當地的公園、花卉市場轉,了解當地的苗木行情。來到大連,他發現大連的茶花市場特別熱,當時就回家果斷地運了整整一個車皮的茶花到大連去賣,進價十多元一棵的冠幅在30公分左右的茶花苗樹一轉手就能賣到50多元,姜旭躍在極短時間內就賺到了他的第一桶金。
嘗到了苗木甜頭的姜旭躍果斷地回竹馬老家租了5、6畝地,卷起褲腿背起鋤頭當起了一名“苗木農”,靠著一股子韌勁,和愛鉆研的個性,他將茶花樹種得有模有樣,名聲也越來越響,常常有外地人趕來定茶花樹,2003年國際茶花節的時候姜旭躍已經有50來畝苗木地,發展到現在已達300多畝。
竹馬鄉聯民村是有名的苗木村,全村90%以上的村民都像姜旭躍一樣從事苗木種植或銷售。現如今,金華甚至全國的苗木市場可謂波瀾起伏,價格十分不穩定,“苗木市場也如股市一樣有風險,須謹慎”姜旭躍說,“作為一個苗木種植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有一個平穩的心態。”在他看來,云南等地的茶花樹市場若茶花樹的某一品種一熱就被炒作得很高,但相應的下跌得也就比較慘烈,相對來說,金華的茶花樹市場就比較穩,以批發為主,價格穩定一些。
“一時的穩定并不表示金華的茶花樹市場前景就一定能發展好,種植戶們只有走‘精品化’路線才能突出重圍,立于不敗之地。”姜旭躍指著一株有30多年樹齡的茶花樹告訴記者,像這樣一棵造型不錯、有一定樹齡的茶花樹至少都在兩萬元以上,這些大型茶花樹主要銷售給工廠企業,或是有獨立院落的個人。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觀賞性苗木的需求量也越來越高”姜旭躍說:“春節以后我肯定還要投資幾百萬,去全國各地去搜羅一些大型的、樹態優美的優質品種茶花樹,繼續縮小種植基地,種高端樹木,往‘精品化’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