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易卜生讓娜拉離家出走之后,就不斷有作家和編劇讓自己筆下的女主人公和女主角離家出走。1923年,魯迅發表了著名演講《娜拉走后怎樣?》。—— “不是墮落,就是回來……還有一條,就是餓死了。”自然魯迅是結合當時中國的社會情形來說事的,最后魯迅把答案變成了一句革命口號“只有解放了社會,婦女才能解放自己。”可是婦女真的能解放自己嗎?
易卜生在《玩偶之家》留下了一個偉大的問號,娜拉也許會回來,也許真的是餓死街頭,對于這個問號的解答完全取決于每個人的臆想,易卜生給了每個人一次成為編劇的機會。日本有名的電影大師成瀨巳喜男在他的經典影片《飯》里讓他的女主角千代子也出走了一回,他沒有留懸念,讓她從自己大坂的小家出走至東京娘家,成瀨手中揣著那根線,時候一到輕輕一拽,她還得回來。易卜生是未知的“前途”,而成瀨是不徹底或者如張愛玲在一篇文章中所道——走!走到樓上去!都屬于一種溫馨的出走,從一樓走到二樓,從那黑暗之處到有光亮的地方。成瀨巳喜男用自己沉默的一生,用一雙悲憫的眼睛觀望著這個世界的女人,再也沒有像他那樣懂得女人細微心理的導演了,他不愧于日本女性電影天皇的稱謂。評論電影是件很困難的事情,因為電影是拍出來讓人感受的,而且每個人的感受是不同的,要和觀影者的閱歷、修為、成長環境緊密相連的,或許你評出來的感受很精彩,有自己的那一套,但是卻背離了影片的宗旨,甚至和導演的初衷大相徑庭——因為一百個人心中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
有人為那些尚在圍城之外徘徊,但極想沖進去的犯了結婚癮的人羅列了三部必看的影片,似乎帶著過來人的勸誡:你想結婚嗎?有三部影片你不得不看,一部是小津安二郎的《茶泡飯的味道》,一部是成瀨巳喜男的《飯》,還有一部就是錢鐘書的《圍城》。前兩部都出自作家林芙美子之手,其實看不看都是一回事,那些犯了結婚癮的人觀看了說不定更激發了他們勇士般的斗志要到圍城里大干一回——沖吧,進去吧!“百聞不如一見”,“感同身受才能出真知!”這樣打擊那些想結婚的人士未免有點對社會不負責任。婚姻畢竟承載著人類繁衍的神圣使命。那么,就客觀的來一句:去吧,讓自己的愛情在圍城燃燒的熔爐里成為灰燼吧。
穩定壓倒一切,社會需要和諧,人類的婚姻制度應該是社會學家經過長期的考察與深思熟慮才得以產生的,這個世界只有兩種人:男人和女人。亞當與夏娃。如何來穩固這兩種人的關系,以致達到社會的穩定,經濟的繁榮,迄今為止婚姻制度大概是穩固這種關系的唯一最佳模式吧?還有更好的模式么?料想人類歷史經歷了那么漫長的階段,具備足夠的時間來探索這個問題,可是截止今日,還沒有人提出更為適合社會與“兩種人”都為適合的關系穩固模式。成瀨巳喜男用“飯”來隱喻婚姻,因為人活著最基本的事情是吃飯、穿衣。記得久我美子在《來日再相逢》中說的一句對白:“吃飯,吃飯,不斷的吃飯,沒完沒了。還有穿衣,人活著就是為著這幾件事情在奔波,或者吃得好點,穿得好點。”可是不吃飯不穿衣,又何以支撐這個為社會不息服務的行為載體呢?根據《圣經》中上帝造人之說,夏娃是從亞當的肋骨中抽取出來然后才得以成形的,從某種角度來說這種行為本身就是一種政治行為,性別政治,按照這種邏輯,亞當和夏娃的結合,本身就是一種局部與整體的再次融合,誰又能說清楚,局部可以完全真正地脫離整體,從而達到獨立?世俗的傳說,大多打上了性別歧視的烙印,兩個人的城堡里不免戰火連綿,不再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對于女人就是在不斷的出走中釋懷心中的憤懣,以示自己對于婚姻中性別政治在某種程度上的抵抗。
砸碎那個鐵屋子,創造一個新世界,是要充分的勇氣的,就如王海鸰在她的《新結婚時代》通過女主角的母親對女主角說:“你嫁給了他,就是嫁給了他的整個社會關系。”換言之婚姻不僅僅是兩個人的結合,還是兩個人的社會關系的結合。婚姻中的林林總總最后匯成了一張大網,越結越密,你想掙脫它,到最后勢必要和一群人作戰,戰火往往從兩個人綿延到無數個與兩個人有關的一群人。而且這群人的立場往往也是不能堅定的,隨著各種原因和事態的發展搖擺不定,或者源于“穩定壓倒一切”的社會責任感,或者其他原因,最終極有可能會站在同一戰壕里。誰是誰非,莫衷一是?中國式的婚姻向來是公眾的事情,熱鬧,喧囂。結婚是,離婚就更是。無數人摻和進來,無數條以往被你忽略的倫理道德觀點如五彩的電光逐次紛呈出來,晃得當事人頭昏腦脹,直至投降了事——這倒是與中國的特有國情相吻合的。無數人的經驗告訴世人,婚姻大凡是草率的,或者根本就是一場料想不到前程的賭博,如果你幸福,那簡直就是一場博弈的勝利,因為大多數人都是在短短的幾個月或者長則6、7年的戀愛中來決定這個占用人生更為長久時間的大事,用人生短暫的時間來戀愛,用人生三分之二的時間來體會短暫戀愛帶來的這種關系。個中滋味往往是偏離當初的初衷的。所以有話云:“婚姻是人生大事,不能兒戲。”倘若社會學家把這兩個過程能倒過來實踐,不知道這個社會會更加穩定與和諧否?自然人生短暫,除了戀愛結婚還有更為重要的事情要完成,所以這種實驗只是一種妄想,在客觀世界中來不得一次又一次的推倒重來的,黃碧云曾經道:“年輕真好,可以一錯再錯。”
家庭是社會最基本的組成細胞,婚姻是組成這個細胞的粘合劑,社會需要穩定,人類需要繁衍,我們從一出生就受惠于這個社會,我們毫無質疑地必須承擔起穩定社會的神圣使命。
基于以上種種光榮正當的理由,得出結論——提倡結婚,反對離婚!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