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
1998年,竹馬鄉茶花種植規模并不大,大約為700畝,涉及區域也僅限于下張家村及附近村。然而,自1999年3月被農業部授予“中國茶花之鄉”后,茶花便成為竹馬鄉人民的致富之花、幸福之花、希望之花。在政府、大戶、農民三方的共同努力下,再借助“中國茶花之鄉”和國際山茶花物種園的名聲竹馬茶花產業發展迅速。到2004年,下張家村及周邊的三個自然村264戶、1050畝土地基本種植了以茶花為主的花卉苗木。村里男女老少剩余勞動力足不出戶,憑借自己種植、培育技術,每天就有近百元的收入。很快,種植大戶一下發展到30多戶,茶花產業不僅遍及竹馬全鄉,更輻射到了周邊的白龍橋、羅埠、洋埠等鄉鎮,甚至是蘭溪、龍游等縣市。
經過十多年的探索經營,目前,竹馬鄉下張家村已成為了一個茶花專業村,村內種植茶花1000多畝,占全村耕地面積的90%以上,實現了花卉苗木培育、種植、銷售產業化規模、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贏的特色產業平臺。當地花農形象地比喻種茶花的效益:“一盆花,一擔谷;一畝花,一幢樓”。
而以下張家村為引領,竹馬全鄉的茶花種植面積已達7000多畝,占全市茶花種植面積的1/2;有1000余個茶花品種,并通過嫁接、變異,不斷改良創新山茶品種。花農還積極拓寬銷售渠道,提升銷量和品牌知名度,全鄉茶花年銷售額超過億元,真正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