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賢畢至共謀發展
——寫在區政協三屆一次會議開幕之際
霏霏春雨潤澤婺城。昨日的世貿大飯店張燈結彩,洋溢著濃濃的喜慶氛圍。參加區政協三屆一次會議的政協委員們肩負著全區人民的重托,滿懷豪情地前來報到。
上午8時不到,大廳迎來了第一位報到的委員。“我帶來了關于將雅畈斗牛列入金華旅游項目的建議。金華斗牛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而雅畈銅山斗牛乃金華斗牛的發祥地,迄今已有千年歷史。近年來,由于斗牛表演不多,飼養成本過高,斗牛數量急劇減少,斗牛產業正日益走向衰落。”程增發很高興自己成為首個報到的委員,他希望自己的提案能讓政府加大對斗牛產業的關注力度,使之成為婺城文化產業的一個新的發展點,成為婺城的一張新名片。
9時剛過,大廳內人氣驟升,現場氣氛越來越熱烈,工作人員有條不紊地為前來報到的委員們送上資料和出席證等。許多委員領到會議出席證后,都仔細地佩戴在胸前,臉上浮現出自豪和喜悅;不少委員辦理好報到手續后,立即翻閱起會議資料;有的委員則聚在一起,對社會熱點問題展開了討論……
喜悅寫在臉上,責任裝在心中。委員們認為,2011年作為“十二五”開局之年,婺城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數穩步提升。很多委員也向記者坦言,2012年的改革發展任務更加繁重,政協委員有責任在區兩會上竭思盡慮、多謀良策。
政協委員伍根清是一位來自箬陽山區的教育工作者。2011年,他在調研時深切感受到:箬陽鄉地處山區,教育條件很薄弱,小學在校生90%都是留守兒童,這些孩子更加需要社會的關心。為此,他準備提交提案,建議進一步完善箬陽幼兒園基本教學設施,促進教育均衡化發展。
在報到現場,一個個年輕的身影穿梭在人群中,好不耀眼,這些青年政協委員給本次區政協三屆一次會議帶來了青春的朝氣。出生于1988年的張燦是嶺上鄉石埠頭村團支書,也是本屆政協年紀最小的委員。她告訴記者,這是她第一次參加政協會議,她格外關注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她說,現在大學生普遍面臨就業難問題,她希望通過兩會建議政府改善就業環境,對大學生創業給予政策支持;同時加強大學生創業教育和創業培訓,加強就業指導服務。
外穿黑色大衣,一雙皮鞋锃亮,1986年出生的區政協委員趙純渾身散發著成熟的氣息,年紀輕輕的他正經營家族企業,即人們口中的“富二代”。“我認為現在80后年輕企業家是有干勁、有抱負、肯吃苦的一批人,我們要以自己的行動扭轉人們對‘富二代’的偏執看法。”趙純說,“當選為政協委員是我的榮幸,我會當好百姓的傳聲筒,聽取民意,反映民意,盡好一名政協委員的職責。”據悉,這次趙純帶來了關于民生的一些建議,并對討論充滿了期待。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委員們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范圍十分廣泛,內容涉及工業經濟、三農問題、交通、教育、醫療等等。“作為政協委員,既是榮譽更是一份責任。”這是所有政協委員的心聲,他們認為一定要在會議期間履行好職能,為民代言為民謀福。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