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政策扶持 穩定糧食生產
——訪蔣堂鎮黃碧壟村種糧大戶陳建軍
“實施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是當今糧食生產的主要方向,只有朝著這個方向走,種糧才能出效益,才能激發種糧大戶的積極性,穩定糧食生產。但是,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政府從政策、資金等各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昨天,出席區“兩會”的區政協委員陳建軍如是說。為此,每年區“兩會”,他提的最多的建議就是進一步加大對糧食生產的扶持力度。
陳建軍是蔣堂建富糧食專業合作社社長。自1994年承包36畝土地種植開始,探索出了蔬菜——早稻——西蘭花、鮮食甜玉米——單季稻——小蘿卜的種植模式,同時利用荒地林地養雞,發展養殖業。多品種的農業發展模式改變了單一傳統的種植模式,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闖出了一條新路。2007年,他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大戶。去年,個人承包土地1480多畝,向國家投售糧食23萬公斤。
“我是一個農民,能夠擔任政協委員,既是一份榮譽,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把基層農民群眾的呼聲反映上來是我履職的職責所在。”今年是陳建軍連續第二屆當選區政協委員。這些年來,他盡心履職,圍繞我區農業發展建言獻策,撰寫的提案全部與“三農”問題有關。
陳建軍說,這些年雖然政府對種糧大戶的惠農補貼逐漸增多,糧食收購價也得到穩步提升,但是用工成本及農資化肥也乘機“水漲船高”,抵消了糧農的補貼收益,他建議政府出臺相關政策,穩定農資價格,確保種糧戶的利益。
“今年,我在本村流轉了100多畝土地,進一步擴大糧食生產。”隨著國家不斷加大強農惠農的扶持力度,也讓陳建軍發展糧食生產信心滿滿。
不過,日益高漲的土地流轉費用令他有點吃不消。陳建軍告訴記者,針對土地流轉,他已經著手準備撰寫提案,建議政府要加大對種糧大戶土地流轉的政策扶持力度,使土地集中到種糧大戶手中。這樣,既能搶回被苗木圈去的土地,又能提升種糧大戶的糧食集約化、規模化種植水平。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