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山區建設力度
促進城鄉均衡發展
——人大代表熱議山區經濟發展思路
在今年兩會期間,加快山區建設,促進城鄉平衡發展成了代表討論熱點,許多代表都在移民工作、水源保護、經濟發展等方面提出了真知灼見。來自莘畈山區的代表張志芳說,莘畈水庫是金西人民飲用水的源頭,保護好水源是莘畈人民的職責。但是,保護水源與經濟發展形成沖突,山區人民的生產性收入受到了影響。建議政府部門建立生態水源保護獎勵機制,讓山區人民在作出奉獻的同時,得到相應的補償。
陳寶清代表認為,政府應重視移民接待工作,保障移民工作經費投入。此外,原有的移民管理體制不適應當前嶺上的移民工作,需改善移民管理體制,建立長效的管理體制。
華維升代表說,移民政策需要轉變思想。現行的全村下山的政策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存在種種問題,建議將原來的全村下鄉轉變為有條件的先下山的政策。由于山區地勢復雜,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需要因地制宜,建議從實際地勢條件出發,加大對山區水利工程的建設力度,增加相關的投資項目。
來自山區的李土華代表說,林區道路不通導致山區資源的浪費,應加強對林區公路建設的資金投入。塔石鄉位于山區,經濟發展落后于平原地區,區政府應加大扶貧脫困力度。
洪健康代表認為,區政府應將山區公墓建設列入重要工程項目之中,集中一定的資金做好公墓建設。要將九峰水庫上游的9個行政村列入扶持對象,以此籌集資金促發展。要拓寬山區道路,打通山區村民的生命線。
陶順法代表說,箬陽鄉是我區欠發達鄉鎮之一,去年有14個行政村人均收入在5700元,與實現全面小康差距較大。下一步要做好山區生態保護工作。培育茶葉、反季節蔬菜、菜黃牛養殖、紅豆杉種植四大支柱產業,促進農民增收。做好各項社會事業,促進全鄉和諧穩定。
鄭國慶代表說,對于沙畈來說,如何實現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共贏是我們面臨的一大難題。沙畈是金華市重要的水源地,近些年來在保護好生態功能區環境上下了很大功夫,但經濟發展方面卻明顯滯后于其他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還不到全區農村水平的一半。希望政府能盡快落實瑯琊到沙畈的道路建設,降低農產品的運輸成本,帶動當地農民增產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