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蜿蜒的小溪由北向南串村而過,寬寬的水泥路如玉帶般環村而設,紅瓦白墻掩映在一座座花卉苗木的園子之中。正是陽春三月,綠樹紅花、小橋流水,好一派江南風光!這就是婺城區羅店鎮后溪河村如今的景象,這個早已獲評“浙江省文化示范村”、“浙江省綠化示范村”的村莊,經過一段時間的美麗鄉村建設,開始散發出更大魅力。
環村路,提檔美麗花園
作為在國際上頗有名氣的花卉苗木種植村,后溪河無疑是個美麗的大花園。照理說,擁有這樣的環境基礎,“美麗鄉村”的名頭是可以坐享其成的事兒。可是該村“兩委”成員顯然不這么認為,“不要合格要優秀”才是大家共同的想法。于是,環村路的改造被提上日程:改造、鋪設村環東、環西、環北路(村子南面為省道金蘭北線),以及村中路,一方面方便村民出行,另一方面通過對道路兩側的綠化、美化,打造成村莊的景觀路,以此進一步提升這個花園村莊檔次。
去年12月底,三條環村路和一條村中路建成貫通,四條道路總投資超過300萬元,路寬12米,目前已經開始逐步落實道路兩側的綠化工程。可是,令人意外的是,在道路建設過程中,一個令人頭痛、在農村又十分常見的問題就出現了,那就是“占道”。
花卉苗木種植需要黃土、砂石等材料,不少農戶圖方便,直接將材料堆放在路邊。這種堆放,經常會占據大半路面,而且是長期占道。這讓該村支部書記何寶平苦惱不已:“我和其他村‘兩委’成員曾經逐個去勸說那些占道的農戶,效果并不好。”為了“消滅”這個阻擋美麗的問題,何寶平絞盡腦汁,最終決定采取“包干責任和示范帶頭”相結合的辦法來維護道路暢通:村干部、“兩委”成員、生產隊長、黨員全部上陣,分片分段進行管理。當然,這些人首先要堅決做到自家不出現占道問題。這支“隊伍”有近70人,對這些人下“禁令”直接解決了一部分占道問題,對其他農戶更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方法試行兩個多月,效果顯著——四條道路一直保持了暢通。何寶平表示:“這個辦法以后會堅持,如果還出現占道的頑固分子,那就考慮‘強制手段’,比如,每年定期雇鏟車‘疏通’等。”
北山祠,打造老人“樂園”
北山祠,即后溪河村的何氏宗祠,位于村中“大廳”(即村民小廣場)旁邊。該建筑已有一百多年歷史,于前些年被改造成老年活動室,是村里190多位老人聽戲、娛樂、閑聊的場所。
“因為北山祠建筑已經很老舊,而且此前還發現祠中的柱子有被白蟻蛀過的痕跡,所以去年年初提出修繕北山祠得到了村‘兩委’和村民代表的一致同意。”何寶平回憶道。事實上,這次修繕北山祠讓全村人拍手稱快,不少人甚至連呼“修得及時”。這是怎么回事?該村婦女主任何義冠解釋:“修繕之前,很多人都知道北山祠里的大梁、柱子被白蟻蛀過了,可直到開工修繕才發現問題的嚴重。那些將近一米,甚至超過一米的柱子、大梁已經完全被蛀空,只需要用力踢一腳,整根柱子便能截斷。因為這樣,修繕時無法采用人工拆梁、拆柱,只能完全靠吊機進行。”
如今老年活動室年久失修的危險已經遠離該村老人,修繕后的北山祠依然古色古香卻已經結實無比,它將陪伴著村中老人們度過一個個幸福的晚年。更令人驚喜的是,金華本土輕喜劇《二十分可樂》劇組現正做客后溪河,拍攝“茶花朵朵開”劇集,而其開機儀式就在北山祠舉辦。
重文化,村志書寫歷史
一個富有魅力的村莊,歷史文化的積淀同樣重要。這一點,顯然也在該村“兩委”的考量范圍。2006年,該村編撰了后溪河村志。并不多見的村志,記錄了該村曾經的歷史。時隔六年,快速發展的后溪河有了更多值得驕傲和記錄的事件,充實村志內容成了后溪河村今年準備落實的事情。的確,民間文化的不斷被挖掘,令舞龍、龍燈制作等藝術重新崛起。由此,后溪河發源的竹節龍重新走進人們的視野。竹節龍,比板凳龍多了輕巧和安全;舞龍時竹節中點亮蠟燭,觀賞性又優于布龍,而且工藝也更精致。尤其難得的是,竹節龍的制作傳人依然生活在后溪河。這樣精彩的民間文化,需要挖掘和發揚,也需要通過村志書寫上厚重的一筆!
還有,該村村民發家致富的根本——山茶花,如今已經在后溪河擁有一個華東地區本土品種最齊全的基地:華東山茶花品種培育中心。中心建于2008年,占地40多畝,至今已收集超過300個國內本土山茶花品種,總投資達1500萬元左右。這也需要載入村志。
美麗無極限!后溪河人還在繼續努力,創建更美麗、和諧、宜居的家園。下一步,該村準備在村口豎起造型美觀的石頭村名牌;沿村中小溪亮起用于宣傳和美化的彩燈;做好環村路、村中路的綠化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