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普通的手扶拖拉機單干戶到農業現代化合作社的理事長。作為婺城區拔尖人才的豐群飛,用了15年的時間,從江西到東北,探索創建了“群飛模式”,成為浙江農民創業創新的典范。他是婺城區“十大風云人物”、金華市第九屆十大杰出青年,先后受到了國家、省、市各級領導的親切接見。
上世紀90年代,當周邊農民還在人工挖地、用牛犁田的時候,他就借錢買了村里第一臺舊手扶拖拉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2000年,當周邊農民還普遍采用手工方式收割稻谷的時候,他就貸款買了收割機,初步實現了種植機械化。2004年,當周邊農民開始購買收割機時,他已經開始承包土地了。
隨著進城務工農民的增多,土地拋荒現象越來越嚴重,這時候,豐群飛就把拋荒的土地流轉起來,積極創新土地流轉模式,降低糧食生產成本,2005年,豐群飛已經承包了500多畝土地,并購置了兩臺大型聯合收割機、一臺大型耕作拖拉機和三臺小型手扶拖拉機,又注冊成立了金華市群飛農機服務合作社,開始了規模化經營。到2008年,群飛合作社已經形成了“承包14個行政村的近5000畝土地,帶動1500戶農戶種糧”的規模。
去年年初,豐群飛五上東北考察種糧基地。在被譽為“天下第一糧倉”的吉林省榆樹市,豐群飛受到了當地主管農業的副市長的接見,并陪他實地查看了解了當地的種糧情況,當場,榆樹市允諾了一系列種糧的優惠條件給豐群飛。于是,豐群飛在這片黑土地上承包了1萬畝土地,今年,在此基礎上,豐群飛又擴大了15000畝土地,并建立了一萬畝的糧食生產基地用于糧食深加工,減少運輸成本。
豐群飛笑著說:“如今,我們在東北生產的群飛大米,直接可以把加工后的大米運回婺城了,不僅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而且大大提高了種糧效益。”
追尋豐群飛的成長軌跡,我們發現他是一個敢想、敢說、敢做的人,他總是能走到時代前列。從當初買下全村首臺拖拉機到如今外省糧食基地的成功運作,豐群飛始終走在糧食產業的尖端位置,引領著糧食產業的發展。而這也正是他所追求的,他告訴記者:“如今,種糧已經成為一種社會責任和社會擔當,而不僅僅只是種植糧食這么簡單了。”
采訪中,他始終說著這樣一句話:“為耕者謀利,為食者造福。”他告訴記者,要切實讓加入合作社的農民增加效益。說起自己今后的打算,豐群飛說:“我的目標是在這幾年里成立一家大公司,加快步伐,使這家大公司邁出去,積極探索米業集團化發展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