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跑運輸、賣機械、接工程,干過的任何一份事業都比養殖賺錢快,可最后偏偏從城里殺回農村,選擇漁業養殖,并與四鄉八鄰的養殖戶建起合作社,大興產業,要建設一流的漁業精品園。
這些天,市曉風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社長唐小豐正忙著精品園開建前的各項籌備工作,他對合作社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預計6月底,200多畝的漁業精品園就將開建,屆時,集魚、蝦、蟹、鱉、珍珠等水產于一體,具有觀賞、生產、休閑功能的漁業精品園將呈現在市民眼前。”
曉風水產養殖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目前有社員近40人,大多是漁業養殖的“老手”。有著20多年珍珠養殖經驗的乾西鄉人陳榮勛雖然比唐小豐年長10來歲,但對這個年輕的社長贊賞有加!爱敵跆菩∝S說搞個合作社,我也沒想太多;慢慢地,還真覺得好,以前一直不敢擴大規模,現在信息多了、銷路大了,這兩年我大膽地把養殖規模從三四十畝擴大到了三四百畝。”陳榮勛笑笑說,他們對唐小豐要建漁業精品園的做法十分支持。
一個曾經跑運輸、賣機械、接工程,干過的任何一份事業都比養殖賺錢快的人,為何偏偏最后選擇了投入大、見效慢的漁業養殖。唐小豐說,隨著年紀的增長,他愈發懷念以前的童年時光!拔沂前垬蚺R江村人,小時侯就住在白沙溪旁,那時白沙溪水量豐富,抓魚、釣蝦、趕鴨、游泳、嬉戲,真的很開心!卑咨诚艚o唐小豐的回憶讓他畢生難忘。也正因此,唐小豐于2001年在村上的白沙溪旁承包了魚塘養起了魚。
不過,剛開始唐小豐純粹是為了找回些童年的樂趣,并沒有追求經濟效益,他采用了最原始的放養手段,讓魚兒自己找吃,頂多投放一些有機肥。沒想到,還真養出了“名堂”。沒花啥功夫養出來的“生態魚”,不僅魚身光亮好看,魚肉更是嫩滑鮮美,受到廣泛青睞。他的魚塘轉隨之型成了休閑漁場,聰明的唐小豐又在魚塘邊修建了小農莊,魚成了吸引顧客的大招牌。
養魚養出甜頭的唐小豐看到了前景,“小小魚塘還可以有其他作為嗎?”他開始認真地研究起來。憑著一股韌勁,還真找到了特色的東西。經過努力,他的漁場被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確定為浙江省首家定點青蝦苗種繁育以及示范推廣基地。這種叫做“太湖1號”的雜交青蝦在市場的售價至少在每公斤140元,每畝可產生經濟效益1.7萬元以上,可以說是“高產高效”的水產品。
“剛開始研究院認為漁場面積太小不適合作為基地,后來我們經常電話聯系,甚至多次跑到研究院所在地江蘇無錫去找專家,折騰了一年多!碧菩∝S用誠意打動了專家。天遂人愿,金華的水質很好,而且漁場是靠溪邊的沙石地,非常適合這種蝦的生長。最終項目于2011年簽約,曉風漁場成為了浙江中西部唯一一家“太湖1號”雜交青蝦繁殖示范基地。唐小豐表示,他還要繼續努力,在漁業養殖上做大規模,做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