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畈首屆竹筍節引出農產品加工熱
這些天,沙畈鄉水碓基村的村民鄭林生特別興奮,在籌劃了一年之久后,他的本土民俗小吃加工點正式開工了,紅糖米馃、純手工麻糍、野生小筍干……一直埋藏在大山中的美味即將現身金華街頭,讓大家一品舌尖上的“大山”。
“紅糖米馃在我們當地已經有130多年的歷史了,現在這個小吃的制作工藝幾乎要失傳了。”鄭林生說,這款米馃的特色是保留了老祖宗傳下的手工打米馃方式。糯米和大米磨成粉后混合紅糖蒸熟,放入石臼中,手工搗揉成柔滑細膩的糯米糕,以手擠成一個個小團,內置由白糖、芝麻粉和豬油混合而成的餡料,再壓成圓餅形狀,原生態的材料和扎實的手藝讓紅糖米馃的口感特別香甜細滑、Q感十足。
鄭林生向記者介紹,以前當地農家每逢嫁娶或過年時節,幾乎都要做米馃,而水碓基村的紅糖米馃,因為原料貨真價實,更是其中一絕。為了讓大山里的民間小吃一直流傳下來,鄭林生請到了村里手藝最好的老人作指導,置辦好了原材料,現在加工點一切準備就緒。本周周五、周六、周日三天,鄭林生會帶著他的紅糖米馃、純手工麻糍等民間小吃在市區沃爾瑪超市入口處進行試賣。
“如果這些小吃能受到廣大市民的歡迎和喜愛,我還準備開發更多的山區民間小吃。”鄭林生說,他的家鄉水碓基村位于沙畈水源保護區的源頭,經濟基礎比較薄弱,百姓的經濟來源主要是筍干、茶葉、粽葉等山區農產品,讓紅糖米馃等民間小吃走出大山,在更大范圍內得到推廣,也能夠為當地村民致富、山區經濟的發展做點貢獻。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