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服務中了解社會 在奉獻中增長才干
前不久,塔石鄉來了一群浙江科技學院的大學生志愿者,他們為山區農民開展了法律、教育、農業科技等多方面的咨詢服務,吸引了絡繹不絕的村民。這也是志愿者們連續七年在塔石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今年6月底以來,在共青團婺城區委和部分鄉鎮團委的共同努力下,暑期大學生志愿者活動在我區如火如荼展開。據統計,共有來自浙江大學、浙江師范大學、金華職業技術學院、浙江計量學院等學校的15支暑期大學生志愿者隊伍在我區開展支教、醫療宣傳、文藝等實踐活動,總人數達到320人,共完成3.8萬人時數的無償服務活動,其中農村支教占65%,文藝宣傳20%,醫療5%,其他10%,農村支教比上一年增長了10%。
浙師大稷夢暑期社會實踐隊深入湯溪,通過15天生存實踐,隊員們為殘疾青年戴攀飛募得善款10563.3元。在實踐隊里,大都是獨生子女,蔣柳燕卻是例外。她說自己家中并不富裕,可她卻堅持把打工賺來的錢全部捐了出來。“戴攀飛不容易,在他身上,我感受到了什么是堅強,希望社會上的好心人都能獻出一份愛心。”說到這里,蔣柳燕眼里噙滿淚花,“尤其是看到戴媽媽每天背著他上學,我就想起了自己的父母,為了我和姐姐能夠上大學,父母每天拼命工作,真的很不容易。”
據了解,參與志愿服務的15支隊伍中有14支隊伍在11個鄉鎮、農村開展實踐活動,覆蓋面比往年有所擴大。在活動組織過程中,團區委有意識引導大學生們到農村去,利用大學生的專業技能為廣大村民提供優質服務。在當地黨委政府、村兩委的支持下,15支隊伍中有9支隊伍和“春泥計劃”結合,以支教為主要活動內容。這9支隊伍完成了2.5萬人時數的支教服務。大學生志愿者吃住全部在農村,為農村留守兒童送去課程輔導、學習習慣矯正、武術、體操、唱歌、繪畫、文藝聯歡等培訓和活動。
在新獅街道高村和駱家塘活動的浙師大數本11班志愿者,在1天內便招到三十多名學生。二十天時間里,大學生志愿者們為這些孩子輔導完所有的暑假作業,幫助村民解決了暑期學業監督的難題。聽說有大學生支教活動,當地村民的熱情很高,紛紛把兒女送到大學生身邊,和他們一起過一個快樂的假期。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