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名噪一時的“草根”春晚,到節目精致的迎新晚會,再到人人參與的卡拉OK大賽,今年以來,白龍橋鎮葉店村將葉店文化中心禮堂充分利用,成功舉辦了一個又一個大型晚會,建立平臺,讓老百姓從舞臺下走到了舞臺上,也打響了葉店晚會的品牌。葉店村年輕的宣傳委員葉遠征自上任以來,將年輕的思維、創意的點子帶進了葉店文化宣傳工作當中,掀起了葉店村的陣陣文化熱。
盡量放低位子
所謂“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特別是做農村工作,一個人是沒辦法開展的。從一個只有兩年工作資歷的宣傳委員來說,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放低位子,加強溝通,多聽聽老百姓的心聲。
自上任以來,我發現村民們對文體文娛活動的需求十分強烈,只苦于沒有一個很好的施展平臺,鎮文化中心在葉店村建成,解決了最大的場地問題。于是在村支書葉兆寅的支持下,我將自己在學校期間成功組織舉辦晚會的經驗進行了套用,一邊收集村民的意見,一邊摸索前進,把晚會當作一個點,以點帶面,讓更多的人認識葉店,感受葉店文化。
發動全民參與
要搭建一個平臺不難,但要發動村民一起參與其中就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了。首先,發動全民參與的最根本條件就是要有這個資源,要在平常就注重村民文娛活動的開展中,有意識地培養一些文藝骨干。
再者就是打響第一炮,年初的迎新晚會是我接手的第一臺晚會,我首先主打的就是“平民”牌,發動老年協會、婦女協會、幼兒園等各線現有資源上臺表演。村民們看到一個個熟識的面孔,難免不會心動。
最后就要打響葉店晚會的品牌了,每年固定幾個晚會時間,如迎新、納涼、重陽等,讓村民們形成既定概念,以后到了這幾個時間點,不用發動,村民自己都會來催著我們開晚會了。
以文化養文化
在農村,很多人認為文化就是“光投錢不出錢”,而我卻不這樣認為,把農村文化做出效益來,達到以文化養文化的目的是我的終極目標,例如可以以村集體的名義創辦一些文化類的研習班,如書畫、舞蹈、音樂等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接下來,我想組建一個大型葉店合唱團,想創作葉店村歌,還想做葉店村旗,有太多太多的事想做,我認為自己生長在葉店很幸運,不僅讓我有了一個施展才干的平臺,也圓了我從小的文藝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