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四屆中國仙源湖桂花節(jié)民間戲曲展演活動掠影
第四屆中國仙源湖桂花節(jié)在一片芳香中熱鬧開幕,美麗的仙源湖再次迎來八方賓朋,共賞桂花迷人姿色。桂花香未盡,曲聲已飄揚。作為本屆桂花節(jié)的重頭戲,戲曲展演活動吸引了大批前來觀戲的票友,不論是氣勢十足、唱腔傳統(tǒng)的國粹京劇,還是優(yōu)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的吳儂越劇,人們都在這桂花叢中,覓得了一處戲曲天地。
京劇專場——
“壘起七星灶,銅壺煮三江。擺開八仙桌,招待十六方……”9月29日上午,在革命現(xiàn)代京劇《沙家浜》的精彩唱段“智斗”的熟悉曲聲中,民間戲曲展演之京劇專場熱鬧開場,金華市京劇聯(lián)誼會、婺城區(qū)京劇票友協(xié)會的資深票友們?yōu)楝F(xiàn)場觀眾帶來了一場國粹盛宴。
觀眾席中間,一對金發(fā)碧眼的國外游客正一邊拿著相機不時地拍照,一邊在本子上寫寫畫畫,好奇的人們將他們圍了起來,試圖用英語來交談,卻被他們一口流利的中文嚇了一跳。來自美國的蘇葵與丈夫都是浙江師范大學的外教,夫妻倆08年結(jié)婚后,09年就來到了中國,如今已在中國生活了近4個年頭,“我一到中國,就愛上了這個國家。”蘇葵說,“特別愛中國的音樂。”這天,她得知桂花節(jié)活動后,就與丈夫一起踩著自行車來仙源湖“自駕游”,被京劇悠揚委婉的唱腔一路吸引到了舞臺前,“雖然聽不懂歌詞,但就是好聽!”
京劇是“角兒”的藝術(shù),在梨園行里,有“看京劇就是看角兒”之說。金華京劇聯(lián)誼會會長黃越翔是這次活動的策劃與組織者,除了組織人員、籌備資金、準備道具、布置場地之外,他還要親自上臺,給戲迷們來一段戲劇小品《柜中緣》。“我們協(xié)會有近60名會員,平均年齡在50歲以上,除了金華京劇團的老演員外,就都是一些資深票友了,”黃越翔介紹道,“這是一個自發(fā)的群體,因為資金有限,很多會員都自掏腰包,購買服裝頭飾,實在太貴或者買不到的就自己動手做。”
“我們協(xié)會能夠順利運作,還要多感謝這些老演員的幫助,老年大學的優(yōu)秀京劇老師胡麗娟就熱心地加入了我們的團隊。”黃越翔遙遙一指,就看見演員中的忙碌身影,走近了,只見眼前已逾耳順之年的胡麗娟雍容大方,保養(yǎng)得當,看上去遠遠不像她的實際年齡,這特別的保養(yǎng)方法得益于她的京劇人生。四代京劇世家,12歲學曲登臺,胡麗娟說她一輩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熱愛京劇、表演京劇、視京劇為生命。她說:“京劇可以讓我們保持身心健康,京劇的每一出戲都包含著忠孝節(jié)義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理念,可以成為我們的行為準則;京劇的表演運作則可以使我們的身體得到適當鍛煉。這就是獨特的‘京劇保養(yǎng)法’。”
在一旁幫忙化妝的71歲老人黃望昆就是一個現(xiàn)成的“活例子”。剛上京劇班時的黃望昆腰骨不好,又黃又瘦,臉皮又薄,唱起戲來像蚊子叫。如今,十年過去了,黃望昆成了資深票友,體重重了十斤,不僅身體好了,連膽量也練了出來,“我現(xiàn)在啊,每天唱唱戲,心情別提多舒暢了。”
“為了渲染節(jié)日氣氛,順應觀眾需求,本次演出特別挑選了一些大家耳熟能詳?shù)默F(xiàn)代劇和活潑俏皮的戲劇小品,如《智取威虎山》選段‘打虎上山’、《紅燈記》選段‘赴宴斗鳩山’等。”黃越翔說,“京劇是中國五千年傳統(tǒng)文化的結(jié)晶,是一門綜合性藝術(shù),需要編劇、導演、樂隊、舞美和演員共同完成,不是個人行為能完成的,因此作為一名演員,要感恩集體、感恩每一個老師。”
越劇專場——9月29日下午,民間戲曲展演之越劇專場在山環(huán)水繞、丹桂飄香的安地山腳拉開了序幕。雖已入秋,但九月的午后仍有些炎熱,好在山風時不時送來幾縷桂花香,倒也讓人覺得神清氣爽。觀眾們早早地來到現(xiàn)場,戲未唱席已滿,演員們也在露天唱臺周圍緊鑼密鼓地化妝、穿衣、練聲。“我們12點就在這里準備了,希望要拿出最好的狀態(tài),展現(xiàn)出最佳的效果。”本次越劇專場的演員大都是來自越劇之友社,因為對越劇的喜愛,大家每次展演都精心準備,投入百分百的努力。
“漫山遍野桂花開,四面八方賓客來”,飛舞的氣球、飄揚的彩旗以及各式各樣的標語,將戲曲展演現(xiàn)場襯托地熱情滿滿。1點半,悠揚的音樂聲響起,開場舞《感謝春天》準時綻放了。一位位演員身穿雪紡羽衣,手執(zhí)大紅花朵,在微風中翩然起舞。曼妙的身段、優(yōu)美的舞姿,猶如風吹楊柳動,美侖美奐。一旁的領隊告訴記者,這些演員都已四五十歲,但跳起舞來毫不遜色,妝一畫也顯得很年輕。
舞罷,越劇折子戲《何文秀算命》登場。“清早起來出了城,要勸慰我妻王蘭英,白布招牌手中拿,善觀氣色寫分明。急急行來不停留,九里桑園叫算命。”沒有復雜的擺設,沒有深重難解的主題,何文秀裝扮算命先生來安慰妻子的“算命”一段可謂越劇中的經(jīng)典。呂仙芳將何文秀之妻王蘭英演得活靈活現(xiàn),小娘子情懷盡顯無疑,誰也沒料到,此時的呂仙芳早已年逾五十,她年輕時便喜歡唱戲,有專業(yè)演員的水準,短短一出《何文秀算命》令臺下叫好聲一片。
除了《何文秀算命》、《梅龍鎮(zhèn)》等越劇經(jīng)典唱段,滑稽劇《前見姑》也成為本次展演的一大亮點。劇中將人物方朵花嫌貧愛富刻薄的勢利思想展現(xiàn)得入木三分,封建社會的世態(tài)炎涼一覽無余,連臺下觀眾都忍不住發(fā)出幾聲嘆息,或是責罵劇中姑姑方朵花之無情。
飾演劇中方朵花的是金華本地業(yè)余演員施尙群,今年已經(jīng)63歲了,在臺上邊唱邊演了半個多小時,下來時早已氣喘吁吁,但看得出她很高興。“今天唱的雖然累但很開心”,施阿姨顧不上喝水,忙不迭地跟我聊起了劇情。“這是一部搞笑滑稽劇,講的是侄子方卿去向姑姑方朵花借錢的事,這個姑姑嘴巴上說借,但言語中處處刁難挖苦,最后方卿無功而返的事兒。我們還在原有的劇本里穿插了許多流行元素,比如網(wǎng)絡詞匯、流行歌曲等等,讓觀眾看著更生動。”
當問及如何去把握這個姑姑的角色時,施阿姨說,首先劇本要熟悉、讀透,自己退休前是語文老師,善于分析了解每個劇本中的人物角色定位,而且學越劇表演已經(jīng)六七年了,每年也要演個二三十場,如今可謂得心應手。“最開心的就是在越劇之友社和大家表演,年紀大了在家沒事干,有點興趣愛好很好,我準備一直唱下去,直到唱不動、演不動為止。”施阿姨開心地告訴記者。
“短短百年間,越劇從浙江田間走進上海、走向世界,成為全國第二大劇種,一定有它獨到之處。”越劇之友社負責人告訴記者,自2001年成立社團以來,已經(jīng)11個年頭了,成員每年都在遞增,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越劇,從民間走向越劇舞臺,相信這個文化瑰寶會傳唱到大江南北,生生不息。
看婺城新聞,關(guān)注婺城新聞網(wǎng)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