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湯溪出發,汽車在蜿蜒的公路上一路飛馳,大約半個多小時的車程,便能遠遠地望見一株綠蔭蔽日的千年古樟,猶如好客的主人張開臂膀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沒錯,塘頭村到了。
好美的景致!下車走進村里,記者忍不住發出這樣的感嘆。只見道路兩旁都是粉刷一新的農家樓房,一幢幢依山而建,錯落有致,韻味十足;而房屋的四周則見縫插“綠”,遍植修竹、桂花、香樟等綠化樹種,宛若獨門獨戶的私家小花園,美不勝收。村里水泥路面上沒有一點垃圾,十分整潔。背靠青山抬頭見綠,毗鄰溪水舉目皆景,讓這座依山傍水的小村落更平添了許多秀色。
人口只有300多人,共計138戶農戶的塘頭村在塔石鄉39個行政村當中只能算是“袖珍”村。不過,近年來,塘頭村依靠強有力的村兩委班子,充分發揮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相繼實施了村莊整治、道路硬化拓寬、村莊綠化潔化、自來水改造、污水處理等民生工程,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今年,在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中,該村黨支部榮膺五星級示范村。日前,記者來到村里作了實地探訪。
說起煥然一新的村容村貌,村民豐根有有話要說:“我們村以前的環境沒有這么好,能有這么大的變化,全靠村兩委帶領全體村民開展新農村建設。”他指著公路旁的一塊綠地告訴記者,原先這里就是一處糞坑,尤其到了夏天,不僅氣味重,而且蚊蠅亂飛,路人經過都避之不及。2003年,塘頭村成為婺城區第一批啟動村莊整治的行政村。衛生改廁是率先整治的重點,露天糞缸移除勢在必行。當年,全村就移除了50多只露天糞缸。通過改廁,全村都像城里人一樣用上了抽水馬桶,而且也增加了綠化面積,村莊變得更綠了。
其實,村里的變化遠不止這些。前些年通過改水,村民像城里人一樣用上了自來水。“以前村里沒有自來水,都要到村旁的小溪里挑水,費時費力還不衛生,如今從大山深處接下來的山泉水,比農夫山泉還要甜!”豐根有擰開水龍頭,邊洗菜、邊夸獎村干部為民辦實事一件又一件,他說,這些改變,村民們都看在眼里,樂在心里。
據了解,從2003年至今,塘頭村在新農村建設中,共粉刷了5000多平方米的外墻,全村綠化面積達到了3000平方米,種上了桂花、香樟等樹種;道路硬化8000平方米,安裝路燈20多盞;連同安裝自來水等項目,總共投入100多萬元。這筆數目龐大的資金,對于一個村集體經濟薄弱的村莊來說,無疑是天文數字。“這么好的機會,一定要好好利用,無論如何也要想辦法籌集到資金。”當時,村支書胡根生在村會議上當著村民的面斬釘截鐵地說。帶著這個決心,他開始了籌錢之路。跑部門、跑項目,聯系扶貧結對單位。經過多番努力,在市建設局、市殘聯等市、區部門的大力扶持下,建設資金迎刃而解。“沒有做事業的干勁,沒有盡心竭力為民服務的這股精氣神,沒有精干的工作能力,這項工作是很難啃下的,然而,書記卻做到了。”村主任胡培軍對這位搭檔不吝贊美之詞。
這些年來,塘頭村獲得了不少榮譽,“市級文明村、區級文明村、區級五好村黨組織……”牌匾掛滿了村會議室。面對這些,胡根生只是平淡地說:“作為一名黨員,為民服務是本職;如今,形勢這么好,我們必須要努力爭取,不辜負村民的希望。”
隨著鄉村旅游的興起,地處九峰水庫庫尾的塘頭村也將迎來發展農家樂的大好機遇。對此,胡根生等村委一班人信心很足。今年,村里還出錢把占地面積近300平方米的舊祠堂修繕一新,準備增設文化服務設施及發展農家樂。用胡根生的話說:“不僅要讓村民的腰包鼓起來,還要讓村民的腦袋‘富’起來,真正實現‘兩富’目標。”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