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瑯琊婦女王紅英的感人故事
在瑯琊鎮上盛村村民眼里,她是“最孝順的媳婦”,10多年來,她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毫無怨言地照顧著癱瘓在床的婆婆,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孝”的真諦。作為一個母親,在兒子患病之時,用自己的愛撐起了一片天。
2000年,王紅英認識了鄰村比自己大12歲的盛福良。“他是一個內向的人,不愛說話,但他是一個有孝心的人。”王紅英告訴記者,結婚之前的盛福良一心照顧著家中癱瘓在床的母親,一直都沒有談戀愛。正是盛福良的孝心,深深地感動了王紅英。2001年,兩人結了婚,隨后生下一個兒子,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結婚后,為了讓丈夫安心外出工作,更好地照顧家里老人和小孩,王紅英放棄了外出打工的念頭,留在家里承擔起了照顧婆婆和年幼兒子的責任。“你去吧,家里還有我呢!”每次丈夫出門時,她總是這樣說。
為了照顧好婆婆,王紅英每天都守在婆婆床前,當起了婆婆的“左膀右臂”。白天,她給婆婆洗臉、梳頭、穿衣服和喂飯。晚上,她每隔兩小時便起床為婆婆翻身,替婆婆按摩,扶婆婆下床小便,有時候常常是剛躺下又得起床。空閑的時候,她又開始做一些簡單的手工活,補貼家用。雖然掙得不多,但在王紅英心里,能為丈夫減輕點生活壓力,她感到再累也值得。
有了王紅英的細心照顧,婆婆洪春花的身體漸漸有了好轉,不僅眼睛變得有神,臉色也變的紅潤起來。“家里真是多虧了她!”盛福良說,正是有了妻子的支持,他才能放下心中的顧慮和不安,安心地投身于工作。每次回家,看著滿桌的飯菜、干凈的屋子和開心的母親,他心里充滿了對妻子的感激之情。
“媽媽,你為什么對奶奶那么好?”當年幼的兒子盛忠偉這樣問自己時,王紅英總是耐心地回答:這是媽媽的責任,這是兒女應該做的。慢慢地,兒子開始為自己的媽媽感到驕傲,“我也要向媽媽學習,做一個有孝心的孩子”。于是,懂事的他開始幫著媽媽照顧奶奶。“他從學校回來就到奶奶床頭,和奶奶聊天,幫奶奶切水果吃。”看著兒子這么關心奶奶,王紅英心里很是開心。
王紅英細心照顧婆婆的事跡也慢慢在村里傳開了,村民們都說她是最有孝心的媳婦。2004年12月,王紅英通過村里的推薦,參加了由全國老齡辦公室、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和全國婦聯五部門聯合主辦的第一屆全國敬老愛老助老主題教育活動,被評為“全國孝親敬老之星”。
2008年,85歲的婆婆離開了人世。處理好婆婆的后事,王紅英便來到了金華,當起了環衛工人,與丈夫共同承擔家庭的重擔。從那以后,一個忙碌的身影出現在了市區勝利街南段的路面上。
2011年9月15日,對于王紅英來說,是一個不愿多提的日子。那一天,兒子盛忠偉被查出患有右腮腺粘液表皮樣癌,需要一大筆錢做手術。消息傳來,王紅英頓時傻了眼。不過,在傷心之余,王紅英并沒有放棄治療兒子的希望,開始帶著兒子到處求醫,“他現在還小,不能放棄任何希望”。
兒子患病后,為了能掙到更多的工資,王紅英放棄了休息時間,還時常主動要求加班,有時連續工作18個小時。
看著自己的女兒這么辛苦地工作,母親余滿香很是心疼,常常勸王紅英注意身體。為了給女兒減輕負擔,余滿香還從鄉下趕到金華照顧外孫。
“她每天都在工作崗位上,不管是下大雨還是大熱天,一干就是十幾個小時。”在勝利街街邊開電器店的胡先生告訴記者,王紅英是一個敬業的環衛工人,有了她,路面變得更加干凈了。在得知王紅英家里的事后,胡先生為她送上了100元的愛心捐款,并鼓勵她要堅持下去,“她是個偉大的母親”。
與胡先生一樣,在勝利街一家醫院當門衛的孫師傅得知王紅英的事后,心里很是感動,也為她送上了200元的愛心捐款,“她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除了努力工作,王紅英還通過各種方式向社會祈求幫助。在她的家里,記者見到了一份由她自己手寫的救助信,有7頁紙之多。在她的努力下,社會各界熱心人士為她送來了一份份愛心,兒子的手術費也終于有了著落。很快,兒子順利地完成了手術。手術后,兒子需要到杭州醫院復查,王紅英便和丈夫多次陪著孩子來回奔波。幾次手術后,兒子的病漸漸有了好轉。
這期間,讓王紅英感到擔心的不僅是兒子的病情,還有兒子病前病后性格的變化。“自從生病后,他變得不愛說話了。”王紅英說,為了不讓兒子失去希望,她每天都會多花一些時間陪在兒子身邊,陪他聊天,陪他逛街,陪他看書。
看著媽媽一直在身邊鼓勵自己,盛忠偉不再傷心難過,慢慢地又開始樂觀起來,還經常幫著媽媽打理家務,“我要快點好起來,這樣才能回到學校上課”。現在,讓王紅英感到高興的是,兒子的病情開始好轉,很快就能回到學校。
“不管未來怎樣,我都要把他的病治好。”在采訪過程中,王紅英反復說到這句話。在她心里,兒子是她的希望,為了兒子,她愿做任何事。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