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錦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與臺灣著名香草專家王調議先生簽訂了合作協議,在位于蒼南靈溪新區觀美社區桃湖村,規劃投資3億元,打造集農業和旅游業為一體的生態農業觀光園。記者了解到,依托該縣浙臺(蒼南)經貿合作區、臺灣農民創業園和現代農業園區三大平臺,近兩年蒼南吸引12.6億工商資本進入農業,有效促成當地傳統農業加速向規模型、效益型農業轉型。
“錦豐”董事長陳忠何前幾年在新疆投資礦業,今年他回到家鄉,在桃湖村通過土地流轉,集合了370畝的土地,計劃投入800多萬元建成浙南閩東最大的集約化育苗中心,目前,首批近200萬株西紅柿苗種正在撫育中。陳忠何對公司未來的盈利信心,激發了他建立多元農業基地的決心,為此,他與王調議先生合作,共同出資3億元建設球型溫室,委托中國農業科學院打造智能化生態農業觀光園“番茄聯合國”,引進臺灣的香草苗種,在今后不僅生產香草深加工產品,還準備打造成為攝影基地……
像浙江錦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在蒼南并非個例。比如,由臺商直接投資的日月潭農莊建設項目,規劃占地850畝,包含了草莓、花卉、有機稻米、綠色有機農場、茶道庭院、耕讀體驗營等等。在外蒼南籍浙商楊國瑜回鄉,創建了中奧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在靈溪鎮南水頭社區的田乾村采用高架栽培新模式,建成立體草莓基地。
通過引入工商資本,把分散的農業和農民按照產業化方式組織在一起,進一步實現了農業規模經營。據蒼南縣農業局初步統計,2012年該縣土地流轉總面積達12.88萬畝,土地流入規模經營的臺商、工商資本或農民專業合作社達2573個,規模經營面積達10.82萬畝。而蒼南縣政府也在為農業引入工商資本積極創造條件。該縣抓住城鄉統籌綜合改革機遇,著力農村土地經營制度改革創新,截至今年9月,該縣已有673個行政村完成“地改”,組建了村土地合作社,并通過推進流轉模式創新和土地流轉政策的服務帶動,保障了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的基礎要素。同時,依托“三大平臺”,精心包裝農業項目,加大農業招商引資力度,如今,蒼南縣逐步構建了“浙商引回”、“臺商引進”、工商資本和農民投資等多層次立體形的農業投資格局。
蒼南縣委書記黃壽龍告訴記者,憑借“三分三改”政策實現土地的規模流轉,是吸引浙商回歸投資農業的基礎。同時該縣向外借腦借智,引進臺灣先進理念,通過先進的科學技術實現經濟作物的規模種植,使農民“脫胎換骨”成為農業產業工人,“這將會成為蒼南農村今后的發展方向。”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