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你是傻傻的人,誰說你是貧窮的人,為了小營的美好藍圖,舍棄了小家富康……”6月30日,在杭州紅星劇院舉行的“最美小營人”頒獎典禮上,這首原創歌曲《最美小營人》,唱出了上城區小營街道每個人的心聲。
小營街道是浙江第一個中共地方組織的誕生地,54年前毛主席親臨小營巷視察衛生后,這里又成為全國愛國衛生的一面旗幟。頒獎典禮上,大家以自編、自導、自演的形式,展現十佳“最美小營人”的感人事跡。小營巷五代衛生委員程瑜、呂素華、應愛珍、鄭小平、葉婭娜,“垃圾不落地”領頭人徐曉峰,“離休不離崗”的老支書金望行,角膜勸捐志愿者朱強榮, “小巷總理”戚雅妹等,被評為十佳“最美小營人”。
“最美小營人”評選歷時一個月,通過社區老百姓自薦、多人推薦和社區組織推薦等多種方式產生了100名“最美小營人”,又以網絡投票方式評選產生了其中的十佳人物。馬市街社區的一對老夫婦因為不懂電腦操作,冒著大雨趕到社區讓工作人員幫助投票。
來自梅花碑社區的朱強榮是土生土長的小營人,今年58歲,被稱為杭州公益圈里001號的“極品志愿者”——從1997年起,朱強榮每個周末都上街撿垃圾,清除城市“牛皮癬”,回收廢舊電池,義務做公益服務。也在那一年,朱強榮還去浙醫一院要求捐獻角膜,還成為杭城第一批“眼角膜義務勸捐員”。
朱強榮感慨地說,勸人捐獻眼角膜是一場場很艱難的心理戰。每次看到盲人在角膜移植成功后大聲哭喊:“老朱,我終于能看到你了!”就更堅定了自己要在勸捐事業上走下去的信念。
目前為止,在朱強榮的勸捐下,已有100多人簽字允諾身后捐獻角膜,已有4例成功進行了移植。在朱強榮的感召下,他的女兒也成了公益事業熱心人,成為器官捐贈志愿者。
在十佳“最美小營人”中還有這樣一支特殊的團隊,他們為小營巷社區的衛生工作獲得了上百項榮譽。他們就是小營巷社區的五代衛生委員程瑜、呂素華、應愛珍、鄭小平、葉婭娜和第六代衛生協管員周雪紅。
陪同毛主席視察小營巷的110歲老人程瑜,就是小營巷社區的第一代衛生委員。“當年愛國衛生運動的時候,我和幾個居委會干部帶頭鏟除垃圾山,修整下水道,走家串戶,動員居民三天一小掃、五天一大掃。”程老記憶猶新地說,當年毛主席的視察給了她莫大鼓舞,在她的帶領督促下,社區經常性的衛生保潔活動延續至今。現任衛生協管員周雪紅無論是高溫酷暑,還是雨雪風霜,每天4小時以上的衛生巡查是她的“必修課”,這兩年她又創造了小營巷社區垃圾分類達標率90%以上的成績。
“像程瑜老人這樣做衛生工作的,至今健康長壽,這給所有人都是一種激勵;像朱強榮這樣自己帶頭生前奉獻,生后捐獻的精神,感動著周圍的人。”小營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姚杰說。
這些“最美小營人”都是小營街道最平常的“草根”人物,但他們猶如“小營之美”的一個個音符,譜寫成了一曲唱響核心價值觀的時代新曲。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