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坤明書記節目中談“我們的價值觀”
使我們城市和每個人都有更加正確、更加美好的追求
今年春節,小馬哥在快報上公布自己電話,為市民義務修水管(圖片據央視截屏)。
昨晚,央視一套《焦點訪談》播出《打造環境和精神的天堂》,專門介紹了杭州在踐行“我們的價值觀”,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的經驗和作法。
找小馬哥修水管的電話不斷
我們經常聽到或提到這樣一些字眼,比如說奉獻、感恩、誠信、責任等等。往小的說,是人對這個社會的一種態度和做法。往大了說,這些詞反映的是一種價值觀。
去年以來,杭州市政府向市民廣泛征集,確定了12個核心價值觀主題詞,并且引導市民,讓這些書面上的詞語變成實際行動。
今年春節,馬付亮在《都市快報》上公布了自己的電話,表示愿意在春節期間,免費為居民修水管。
那些天,除了大年三十歇了半天,小馬一天要跑八九戶人家,因為技術好,春節過后找小馬的電話還是一直不斷,為大家義務修水管的事也就繼續了下來。
小馬說,來到杭州這么多年,從一開始騎三輪車,到學安裝,其間有很多人幫助過他,家里的電視空調都是別人送的,很多人把他當成自己家里人,對他很照顧,他也就是想稍微回報一點。
黃坤明:讓每個人都有更加正確、更加美好的追求
小馬的奉獻,也正是杭州五月里最熱門的詞語。
從去年開始,杭州組織開展了“我們的價值觀”主題活動,面向社會廣泛征集價值觀主題詞,最后確定了民生、禮儀、誠信、感恩、奉獻、關愛等12個主題詞,并根據每個月的主題,開展一系列實踐活動。
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黃坤明表示:“活動充分利用了我們節日的一些重要內容,利用了歷史文化的重要內容,比如說五月份以奉獻為主,清明節的時候,突出感恩的教育,通過‘我們的價值觀’主題實踐活動,形成一種氛圍、一種導向,更好地使我們城市和每個人都有更加正確、更加美好的追求。”
杭州是座美麗的城市,作為這座城市的管理者,希望人們記得的不僅是城市的美麗風光,更有市民的笑臉和善行。
要想讓扎根在市民心里的核心價值觀,成為每個人的自覺行動,就需要引導、平臺和載體。于是在城市的運河兩岸,政府建起了流動書吧、河畔書屋,營造滿城書香的氛圍,傳播健康向上的文化;在社區,開設了道德大講堂,用身邊人說身邊事,讓市民相互啟發,互相學習;在不同單位和部門,也開展了各具特色的實踐活動。
志愿者開車尋找包工頭
受傷的老程終于拿到了賠償款
在杭州工會法律志愿服務總隊的接待室,有一群不拿報酬的志愿者,他們輪流值班,為務工人員提供無償法律咨詢、服務和法律援助。到目前為止,他們共受理職工援助案件1050件,為職工挽回經濟損失、落實有關待遇3300多萬元。
從江西來杭州打工的程成林,四年前在杭州一家工地打工時不慎摔傷,造成右股骨折,需要置換人工關節。包工頭提出3萬塊錢私了遭拒絕后就不見了蹤影,老陳拖著傷腿不知道該找誰,這份活是朋友介紹的,他甚至不知道誰是自己的用人單位,更別說簽勞動合同。
后來在別人的指點下,他找到了杭州工會法律志愿服務總隊,當時距離他受傷已經有一段時間,老陳連干活的工地也找不到了。
志愿者陳炳泉是從杭州一個一個工地找過去的。
“我開了整整一天車給他找工地,后來看到施工告示牌上,什么項目,建設方是誰,發包方是誰,我們才知道,原來這個工程是在這里。”
在大家的幫助下,前不久,程成林終于拿到了賠償款。
杭州的實踐體現了群眾性、大眾性、通俗性
在杭州,從個人、企業到群體,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這種實踐中,他們又找到了共同的價值體驗和追求。
吳師傅是杭州三替集團有限公司的普通維修工,日常服務中,如果碰到困難群眾、特困家庭,他會主動不收費用。這條規定,在他的企業里已經實行了多年。
多年來這家企業免費培訓,介紹下崗工人、外來務工人員實現再就業達五萬多人,每年投入公益性事業的支出占企業全年利潤的20%,這家企業也從最初的十多個人,十多平方米的規模發展成為擁有一萬多名員工的行業龍頭企業。
三替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陶曉鶯感慨:“企業經營過程中,我們付出了,但也得到了,但是付出的還是得到的多得多。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黃健認為:“我們的價值觀”來源于市民,也體現了市民在當下社會的一種追求。杭州的實踐,強調這種群眾性、大眾性、通俗性,真正使這種價值觀落實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使我們每個人在日常的工作和學習當中,真正感受到有一種精神的依歸,有一種理想的指引,同時也有了我們共同的價值取向,這就使整個社會產生了一種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