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林乾良位于杭州老浙大橫路的家里,首先與一陣獨特的茶香相遇。透過茶壺上方氤氳的霧氣望去,81歲高齡的林老腰桿筆挺、言笑晏晏。
話題就從林乾良的13項國學研究之一——“茶學”開始。
“中國傳統認為飲茶對于人類的益壽保健有很大好處,但對此形成立論,還是從我編寫的《養生壽老茶話》開始。至于‘茶療’一詞,也是我在1983年首次提出的。”林老開宗明義,“說白了,這是個‘書呆子’似的工作,我要從500多本典籍、文獻中提取‘碎片’、重新梳理。說難不難,卻很少有人愿意嘗試。”
林乾良覺得,做學問,就像過日子,必須親力親為:“更何況我還有在中醫中藥方面的專業優勢,國學、博學、修身、修為,都是可以融會貫通的。”
上世紀70年代,林乾良曾拜于沙孟海、韓登安、陸維釗等多位大師門下,金石書畫全能,是西泠印社資深社員、浙江甲骨文學會副會長,至今已出版專著近40部。最讓他引以為豪的是一本叫《中藥》的“小書”,被美國、加拿大等國的6部醫學“巨著”引為參考文獻。
“林老在國學上的深廣度有目共睹,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還熱心公益、情系社區。暑假,他免費對孩子們進行書法培訓;過年,他義務為居民寫春聯、送書畫。去年10月,他由社區推薦參加《錢江晚報》舉辦的國學達人秀比賽,經過幾番角逐,脫穎而出名列榜首。”小營街道的牟建閩向大家介紹說。
中醫、藥學、茶學、國畫、文學、戲劇……在樂此不疲的國學歲月里,印學與林乾良相伴最久。“我6歲就跟著鄰居學刻章,至今已刻了70多年。”作為“西泠五老”之一的林乾良有一個雅號“印迷”,在他眼中,印章這方寸之間的文化,內涵多得不得了:“印學包含書法、繪畫、文字等多種藝術,到了我手中,甚至能和京劇‘跨界’。”
至今,林乾良已經刻了280多方形神兼備的戲印,這又是一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堪稱一絕。
這十年,林老仍在不斷用心學習著、鉆研著,也收獲著。他的足跡遍布杭州各個角落,給中文系學生講古印章、磚瓦,給農大學生講茶道,給美術愛好者講篆刻,可以說,杭城的藝迷們可能都見過這位和藹可親的“林老師”。粉絲特別愛聽他的課,因為“林老師講話幽默風趣、深入淺出,讓人感受到藝術的美妙”。
整個下午,林老不厭其煩地介紹著自己的所愛所學。對于當下的國學熱,林乾良在欣慰之余也有隱憂:“不是讀幾首唐詩、聽幾段昆曲,就懂國學和古典了,最重要的還是要有自信的文化認同和開放博大的包容心態。”他還覺得,國學不應該用“復興”來形容。“它是恒溫的,伴隨我們的一生。”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