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亮亮幼園 稀稀童影
箬陽鄉,也許是金華市婺城區最“原始”的地方。這里沒有街道,沒有集市,沒有商店,甚至連一個商販都看不到。這里地處金華南山最深處,被稱為金華的“小西藏”,有的只是漫山的野生植物和通往更高處的山路。
伴著初冬的溫暖陽光,記者走訪了箬陽鄉中心幼兒園,站在這片位于海拔800米的山區幼兒園,俯下身,一眼望去,竟是一片云霧繚繞。
這里的孩子學習生活得如何,他們在幼兒園玩得開心嗎?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親身體驗了箬陽鄉中心幼兒園的生活。
這是一個剛剛裝修一新的幼兒園,精美的布局,幾乎與城里的幼兒園沒有區別。今年,箬陽鄉投入了巨資裝修幼兒園,為的就是讓山區的孩子享受正規的學前教育。
設施環境與城市沒有差別
在中心幼兒園,記者看到,這里的硬件設施跟城里的其實相差不遠,每個教室都配備了各式教學器材,可實現特色教學。
剛剛今年分配到這里的邵瑩老師告訴記者,裝修一新的幼兒園給孩子們帶來了無限樂趣,小朋友們在這里玩得十分開心,新做的塑膠操場附近,還留有一片空地,這是專門留給孩子們進行實踐活動的場地。平時的義務勞動,種植蔬菜,孩子們都會踴躍參與。
今年6歲的張若琳見到記者時,還帶著害羞的表情,她靦腆地說:“我很喜歡在這里學習,因為可以和小朋友們一起快樂地玩。”
環境設施的改變,也讓家長感到十分高興和滿意,自己的孩子能在這所漂亮的山區幼兒園開心快樂的學習生活,也是他們最大的心愿。
以前,山區幼兒園條件差,甚至沒有幼兒園,孩子們無法享受到真正的學前教育,許多家長也只能送到安地鎮上或者城里的幼兒園,十分不便。
如今,除了校舍和教學設備的改善以外,山區幼兒園的師資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新來的幼兒老師都是正規的大學學前教育專業畢業。園里缺什么,需要配備什么,有什么困難和需要,政府都會給與大力支持。
許多家長都反映,學習條件的改善帶動了教學質量的改進,孩子們一下子似乎長大了許多,也變了很多,回家的時候,變得會跟父母溝通了,更加開闊了。
師生共同快樂生活
11月5日上午9點,溫暖的陽光把幼兒園的操場裝點得十分溫馨,邵瑩和她的搭檔一同帶著孩子們在操場上開始了快樂的舞蹈游戲。孩子們跟著音樂與老師的節拍,快樂地練習,充滿著童真與樂趣。
兩個多月過去了,邵瑩適應了這里的生活,她喜歡上了這里的孩子,他們的天真與童趣,給她的生活帶來了無限樂趣,她愛著這里的每一個孩子,她就是孩子們的親人。每天早晨,天蒙蒙亮,她和搭檔就一塊兒起床,然后把熱情與微笑獻給孩子們。
山區里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都在外面打工,所以,大多的孩子都是住校的,與其他的老師相比,山區的老師需要更多的關愛與耐心,照顧每一個孩子。
7歲的戴春萍是一位十分活潑的小女孩,她是一位寄宿生,父母在外工作比較忙碌。她告訴記者:“我在這里學習生活得很快樂,非常喜歡兩位老師,每天,她們都會和我們一起快樂活動。”
在箬陽中心幼兒園,許多孩子都跟張若琳一樣,上下學不方便,因此,大多孩子都寄宿在學校。很多孩子的家長常年在外地打工,孩子們平時都由家中老人照顧,只有在春節才能見上父母一面。從幼兒園開始,這些孩子就過著寄宿生活,除了知識,他們還要學會如何獨立照顧自己。
邵瑩說:“盡管比較累,但是在這里工作毫無怨言,自己很喜歡和孩子們一起快樂地生活。”簡單樸實的話語,流露出了老師對孩子們濃濃的愛意。她們同孩子們一道,快樂地過著每一天。
期待有更多孩子
就在前不久,箬陽小學召開了第二屆少代會,幼兒園的孩子們也參加了這次活動,孩子們的精彩表演給所有的老師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孩子們的活潑程度和游戲能力其實都跟上了城市孩子的步伐。可是,幼兒園沒人就讀成了一個問題。
目前,箬陽中心幼兒園只有10位孩子,兩位年輕的專職幼兒園老師。但是,由于學生人數缺少,使幼兒園的發展遇到了瓶頸。
長期以來,農村不太重視幼兒教育,學前教育發展緩慢。許多家長把孩子放到了城里學校,是導致山區幼兒園沒有生源的主要原因。此外,長期以來,山區幼兒園缺少專業的幼兒教師也是原因之一。
箬陽中小小學校長陳暉說:“目前,很多家長可能都不了解箬陽中心幼兒園,都會選擇將孩子送到鎮上或者城里的幼兒園。其實,我們這里的教學環境、教學質量都有了極大改善,上級教育部門也非常重視山區的幼兒教育,將正式的專業幼兒教師分配在這里,目的都是為了讓山區的孩子享受到正規的學前教育。”
“說實話,我內心非常希望能有更多的孩子來這里學習,如今,這里也能為孩子們的成長提供一個很好的平臺。”陳暉說,“現在,我最期盼的就是有更多的家長來這里走走看看,了解幼兒園的情況,愿意將自己的孩子放在這里學習生活。我們會一直堅守在此,滿足孩子們的需求。”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