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區文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作出的《決定》,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指導文化改革發展的綱領性文件。面對文化建設的又一個春天,我們將把握新機遇,結合自身實際,充分發揮區域優勢,努力構建具有婺城特色的文化發展之路,不斷激發文化活力,增強文化動力,挖掘文化潛力,推動婺城由文化大區向文化強區邁進。
一、激發文化活力——充分調動群眾的文化激情,不斷激發文化建設的活力
1.壯大文藝隊伍。深入開展文化品牌創建活動,進一步做好文化強村(社區)、文化特色村、文化大舞臺的建設工作。在原有農村文藝隊伍2000支、社區文藝隊伍500支的基礎上繼續擴展,并做好文藝隊伍的培訓與輔導,每年組織文化館和文化志愿者等專業老師對基層文藝隊伍分項目進行集中培訓,或下基層分類指導,不斷提升文藝隊伍的藝術表演水平。
2.發展藝術團隊。目前全區有區三農藝術團、婺城之音合唱團和15支農民文化引導團(演藝團)等民間藝術團隊,還有青年婺劇團、雙龍婺劇團和夕陽紅婺劇團等3個民營劇團。民間藝術團隊是群眾文化的主體,是城市社區群眾文化活動的骨干力量,更是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生力軍。我們將從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支持民間藝術團隊建設,在業務上加強指導,積極幫助民間藝術團隊協調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使他們在政治上、業務上都能夠健康發展,成為社區、農村文藝活動的骨干力量。
3.舉辦品牌活動。大力培育地方文化特色。樹立保護與發展并舉,挖掘與創新同步的工作思路,充分挖掘宗教文化、名人文化、飲食文化、茶花文化等資源,不斷深化對外文化交流與合作,形成具有婺城特色的地方文化體系。進一步深入開展“激情婺城”活動,培育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品牌文藝節目。繼續舉辦具有婺城特色的茶花節、油菜花節、桂花節“三花爛漫”節慶活動。認真總結辦節經驗,提升辦節水平,塑造別具一格的節會文化品牌,帶動文化整體水平提高。準確把握時代發展趨勢和廣大群眾的現實需求,在繼承弘揚傳統文化精髓的基礎上,總結提煉具有鮮明特色和時代氣息的婺城精神。
二、增強文化動力——完善公共文化設施體系,不斷增強文化建設的動力
1.增加財政投入。近年來,區委、區政府非常重視宣傳文化建設的投入,近三年,區級財政投入宣傳文化經費達3600多萬元。全區文化建設工作做到了班子、規劃、經費、措施四落實,形成了一個良好的投入機制、激勵機制和工作機制。今后一個時期,我們將繼續積極爭取加大對文化的財政投入,優化支出結構,創新投入方式,進一步完善促進文化改革發展的政策保障機制,為推動文化發展繁榮“保駕護航”。
2.完善文化設施。目前全區已相繼建成了區文化藝術中心、圖書館,所有鄉鎮(街道)都建立了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工程已建成183個村,明年將實現全覆蓋。今后一個時期,我們將繼續重視區文化館(圖書館)、鄉鎮(街道)文化站、村(社區)文化活動室的建設,進一步健全三級公共文化陣地服務網絡,繼續開展送電影、送戲下鄉活動,努力建成“浙江省文化先進縣”。
3.深化文明創建。進一步深化公民思想道德建設、群眾性文明創建活動,精心打造一批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品牌,著力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進一步深化“雙百結對共建文明”活動,大力推進“草根文明”創建,著力構建和諧機關、和諧企業、和諧校園、和諧社區、和諧家庭。深入實施“春泥計劃”,為農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三、挖掘文化潛力——充分發揮婺城區域優勢,不斷挖掘文化建設的潛力
1.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加大力度促進文化產業發展,找準結合點,著力把具有婺城特色的傳統遺址文化、婺劇文化、民間民俗文化融合于文化產業發展之中,促進相關產業間的互相聯動,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文化創意產業。進一步規范文化市場管理,促進文化市場繁榮。大力推進文化體制改革,鼓勵社會資本投資文化產業,努力打造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文化產業龍頭企業和單位。深入實施文化產業園區示范、文化集團培育等工程,提高文化創新能力,培育新興文化業態,積極發展信息服務、文化創意、文化旅游,進一步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
2.加大非遺保護力度。建立長效投入機制,加大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投入。結合“十二五”規劃的制定,科學指導“非遺”保護與利用工作,充分利用現代電子音像技術及網絡數字技術,建好、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數據庫》。加強宣傳,提高群眾對我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認知度,同時在中小學的教學中適當安排課時,讓我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走進課堂。充分發揮我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作用,合理開發利用,打造地域文化品牌,推動文化產業發展。
3.強化人才隊伍建設。深入實施人才隊伍開發,全力打造“五個一批”人才隊伍。持續加大人才開發力度,多角度、多渠道創新人才開發方式。結合婺城經濟文化發展需求,一手抓人才引進,一手抓內部培養,內外兼顧,打好人才隊伍建設基礎。以文化傳承、旅游發展為抓手,重視優秀民間文化藝人及社會工作文化人才的發現,并建立社會文化人才庫,為本土優秀文化的發現和傳承做好人才保障。完善人才評價、選拔任用、流動配置、激勵保障等機制,促進年輕人才、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4.強化輿論宣傳建設。進一步辦好《今日婺城》,深化婺城新聞網建設,推出“微婺城”等新傳播欄目,提升網絡宣傳影響力,實施《婺城新聞》電視欄目的擴容工程,充分發揮各類媒體在婺城建設中的作用。增強傳播能力,加強戰略謀劃和統籌協調,大力宣傳婺城在投資環境、資源稟賦、文化特色、發展后勁等方面的優勢,真正把婺城的亮點推出去。大力加強輿論引導能力建設,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營造健康向上的主流輿論,為建設和諧富裕的新婺城凝聚力量。
(作者系婺城區委常委、宣傳部長)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