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盡量購買表面不貼標識的食品,對于有貼標簽的水果、蔬菜盡量削皮后再食用
近日,一則“水果標識下邊那塊最好別吃!”的安全提醒在網上廣為流傳,該提醒稱:我國食品標簽使用的黏合劑中通常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毒化學物質,價格標簽如果直接貼于水果、蔬菜、熟食表面,食用后對人體有害。
為此,記者專門走訪了市區幾家大型水果超市,發現超市里大部分水果的商標是貼在包裝袋、包裝網上的。不過也有超市的員工反映,有些水果經銷商圖個方便、節約成本,也會直接把商標貼在水果上。“水果一般出廠就已經貼好標簽,大部分市民也偏愛有標簽的水果,覺得有品牌,信得過。”記者詢問一位正在購買蘋果的女士,她是否聽說過食品標簽黏合劑含有有害物質這一說法,該女士一臉詫異地說:“這也有害嗎?沒注意過。”隨后,在隨機采訪的10名購買蔬菜、水果的市民中,僅有1位市民表示聽說過水果蔬菜上的商品標簽黏合劑含有有害物質這一說法。
面對網上眾說紛紜的黏合劑安全問題,浙江師范大學化學與生命科學院老師鄭紹成告訴記者,現在市面上生產黏合劑的廠家其實非常多,很難一口斷定哪一種是含有毒物質,哪一些是無害的。“由于每個廠家的技術水平不同,會造成黏合劑存在個體差異,但一般來說,帶有標簽的食品遇到高溫、油脂或長時間放置等情形,才會讓標簽中的一些物質滲入水果蔬菜中,如果長期食用,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
隨著元旦、春節等節日的到來,很多市民會買水果饋贈親朋好友。由于市民很難依據自己來判斷黏合劑是否含有有害物、是否會影響到食品本身,廣福醫院營養科醫師王玉萍建議市民:在選購果蔬時,切勿貪圖花哨的標簽和外包裝,應盡量購買表面不帶標簽的食品,而對于有貼標簽的水果、蔬菜可以削皮處理后再食用。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