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信箱凝聚力量
場景二
![]() |
2009年,城中街道探索建立了社區“社情民情信箱”,并健全組織網絡,專門聘請了9位大學生社區干部為民情信息員,健全了管理制度。社區居民有什么生活困難需要社區幫助,只要將意見或訴求投到民情信箱,社區就會幫助協調處理。
幾年來,小小信箱助力社區及時了解社情民意。通過民情信箱共收集社情民意百余條,其中一些樓上樓下漏水鄰里糾紛,社會保障政策咨詢及時轉交相關社區協調處理45件,整理上報信息21篇,金點子8條,提案13件。其中有關干部工資福利待遇執行政策問題、四世一品大夏物業管理矛盾問題、改進居家養老發放服務券建議等信息均被區政協采用。
楊思嶺社區是一個老舊社區,轄區總人口有13000多人,老人就有5000多人。而轄區一些小街小巷一到晚上漆黑一片,不僅給老人出行帶來不便,而且治安狀況也不好。為此,轄區老人就通過民情信箱多次要求社區協調安裝路燈,在社區的積極努力下,終于在去年安裝了四盞路燈。
當得知楊思嶺社區小學生俞知函患再生障礙性貧血,家庭經濟困難情況,城中街道和社區及時組織人員捐助上門慰問,給予援助。
據了解,“社情民情信箱”的設立,有效地推動了社區的和諧建設,不斷提升了社區的精細化服務水平。
健全網絡貼心服務
場景三
![]() |
在城中街道西市街社區居民手中,每人都有一張居民服務一卡通。政策咨詢、家電維修、居家養老等民生服務一網打盡,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的這張為民服務網成員,包括社區黨員、社區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等。
西市街社區的為民服務網絡,總結起來就是“全”和“細”。而這個高效的為民服務體系,正是靠基層社區黨組織搭建的網絡連結在了一起。
社區黨委努力圍繞“服務到一線、黨群零距離”的主題,推行“15分鐘服務圈”,根據黨員特長,挖掘出一批能夠為民服務的服務型黨員,為社區居民提供夜間電路修理工、出租車服務、科學養生保健等等,充分發揮全體黨員的示范、帶動和輻射作用。
實行黨員聯系樓道制度,聯系自己所住的一幢居民樓,負責協調物業管理糾紛、樓內居民的民事糾紛調解,通過讓黨員帶頭,依靠群眾智慧,群策群力,調處維穩。2011年,體育路綜合樓樓道黨小組,多次召開會議,深入了解居民想法,做好溝通協調,形成統一意見,成功合理處分24萬賠償尾款,使這個困擾社區居民多年的問題成功化解,有效地維護了社區穩定,為黨委處置此類問題提供了有力的借鑒。小碼頭地下管網改造過程中,社區黨委妥善處理,使污水橫流幾年的道路舊貌換新顏。
據了解,在推進基層黨建工作過程中,西市街社區努力上下聯動聚成“一條心”、左右聯動擰成“一股繩”、前后聯動編織“一張網”、內外聯動形成“一盤棋”,不斷創新服務方法,不斷提升為民服務的精細化水平。
盡心為民 提升績效
場景四
![]() |
城東街道旌孝街社區老舊小區多,城市管理一直是社區工作的重點和難點。轄區通園小區中12幢地勢低,出水總管堵塞多年,一到下雨就污水橫溢,居民無法出行,由于通園健身廣場的建設把窨井蓋覆蓋導致無法找到出水口。為了徹底解決這里的污水橫流問題,社區黨委和居委會努力把提升改造作為為民辦實事的重要工作來抓。
因為沒有專項的資金,需要每家每戶籌錢解決難題,這給提升改造工作帶來了困難。從事社區城市管理工作的曹春香說:“小區住戶有人冷言冷語,有人不信任,物管都解決不了的難題,你每戶湊20元就能解決?可是我就不相信做不好這個事情。”在大家的合力支持下,社區專門組成了黨員服務隊,克服種種困難,解決困擾居民出行難的大問題。
曹春香說,旌孝街是老城區,轄區類似的問題很多,老街旌孝街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因為年代久遠,旌孝街破舊不堪,坑坑洼洼。一到雨天,排水設施不好,人們經常趟著過街。加之附近建房工地開工,工程車每日來來往往,時間一長地下水管破裂造成路面殘破不堪,行路難的問題成了附近居民的一大難事,十米一小坑、百米一大坑,開車在路上顛簸起來如同騎馬,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馬路”。
在開展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中,旌孝街社區把為民辦事實作為工作重點,提升服務績效,贏得了社區居民的好評。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