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法質量全市第一、隊伍建設全市第一、全省打防控工作優秀單位
2月4日,金華市公安工作會議和全市公安系統英模及見義勇為表彰大會召開。會上,婺城公安分局收獲多項榮譽,隊伍正規化建設全市第一、執法規范化建設考評位居全市公安機關首位,破獲的“8.31”非法經營黃金期貨案被公安部評為“全國打擊經濟犯罪十大典型案例”,“5.6”制售假農藥案,被評為“全國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農資犯罪十大經典案例”。
2012年婺城公安分局緊緊圍繞“五化三治”總要求,深化社會管理創新,主動服務第一要務,履行第一責任,回應第一信號,全面構建信息警務、公信警務和精細警務,保持公安工作和隊伍建設健康發展。分局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模范公安局”榮譽稱號,警務信息化建設、警營文化建設等多項工作走在前列。
一面創造“九連優”的旗幟
![]() |
![]() |
“一面創造九連優的旗幟”,用這樣一句話來形容婺城公安分局的執法工作是再貼切不過的。從2004年算起,婺城公安分局已經連續九年獲得了“全省執法質量優秀單位”的稱號。在這九年間,婺城公安分局的執法工作多次受到國家、省、市表彰,多項工作經驗、措施得到推廣。2012年5月,分局的法制大隊還被評為“全國優秀公安基層單位”,亮相北京人民大會堂。
新的一年,筆者帶你走進婺城公安分局,探尋旗幟不倒的秘訣。
每個執法單位都有一名專職法制員
“目前,我們大隊共有專職法制員12名,每名法制員都負責一個城區派出所和一個農村派出所的法制審核、指導工作”,說起專職法制員派駐制度,婺城公安分局法制大隊大隊長邵永浩顯得非常興奮,通過這項制度,將每個單位的執法質量責任細化到人,單位的工作效率提高了,民警的執法能力也增強了。
專職法制員每周抽出一天時間到責任派出所進行案件審核指導,案例分析釋疑。在各單位營造學法、懂法、用法的良好學習氛圍。
專職法制員還要嚴格按照“日查、周報、月分析、季考評”的工作模式,對各執法環節進行嵌入式指導,對具體執法行為進行全流程監督。遇到疑難案件、信訪案件,必須主動介入,第一時間審核把關、監督指導,實現執法質量與工作戰果雙豐收。
“行政案件公開處理”和“說理性執法”
“公開處理中各方意見我們已認真記錄,合理的意見將依法予以采納••••••”這不是在人民法庭上審理案件,而是在婺城公安分局白龍橋派出所的辦案區內進行的行政案件公開處理程序。
“行政案件公開處理”是婺城公安打造陽光警務的重要手段,講究的是執法透明,當事人全程參與,旁聽人員進行監督。通過“當面鑼,對面鼓”的直接對話方式,開展執法工作。
“說清事理,說透法理,說通情理”是婺城公安執法工作另一項制度——“說理性執法“的要求。通過執法人員的細致分析、耐心講解,使當事人明白自己的行為錯在哪,為什么錯,讓當事人明明白白接受處罰,爭取案件當事人的理解和支持。
從“案件回訪“制度到”警民連心橋“平臺
案件回訪制度是婺城公安近年來一直堅持的一項工作制度。通過短信、電話回訪,收集不滿意案件,由專人負責落實后續重點回訪措施,實現“普訪基礎上的重點回訪”,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此提高辦案滿意度和執法公信力。
在案件回訪制度的基礎上,婺城公安積極開發“婺城警民信連心溝通服務平臺”,接受群眾預約和咨詢,動態發布群眾關心的信息,最大限度推進執法公開和警民互動,將便民、利民體現到執法的細微之處。因為這個平臺在派出所和群眾之間建立了全天候、無縫式的溝通橋梁,轄區群眾又親切地叫它“警民連心橋“ 。
一把“精細化”管理的標尺
![]() |
“精細化”原本是一個現代企業管理概念,但是婺城公安分局的民警說起“精細化”這個概念也是頭頭是道。原來在婺城公安分局的隊伍正規化建設工作中,“精細化”管理這一抓手已深入人心。它就像一把標尺一樣,時刻丈量著民警的一言一行。
憑著這把標尺,2012年,婺城公安分局再次被評為“全省公安政治工作先進集體”。
“一日十守”,一名民警都不例外
警容必整、警令必暢、服務必誠、執法必公、日記必寫••••••這些都是婺城公安分局“一日十守”規范的內容。無論是剛參加工作的新民警,還是即將面臨退休的老資格,“一日十守”都是他們必須堅守的行為守則,沒有一個可以例外。
“我到所里的第一天,師傅就讓我好好對照一日十守,檢查自己的行為規范”,2012年參加工作的新民警小項說到,現在一日十守已經完全融入了我的工作,變成了一種習慣。
正是通過這日常的習慣養成,婺城公安分局在潛移默化中逐漸提高了民警的言行舉止規范化。
警營文化建設,民警一個都不少
“最美全家福”活動是去年下半年婺城公安分局警營文化建設的一次重要活動。各個科所隊都至少拍攝了一張全家福照片。一些因病長期住院治療的同志得知要拍攝全家福的消息,強忍病痛趕回單位與并肩作戰的戰友一起記錄下這最美麗、最感動的幸福時刻。
從“最美全家福”的拍攝到“弘揚婺城公安精神?爭當人民滿意衛士”主題征文評選活動,從“文化長廊”的建設到“新警成長網”的維護,在警營文化建設的工作中,婺城公安注重的就是全警參與,讓民警唱主角。
在一次次活動中,一次次感動中,不斷凝心聚力,提高民警的責任感、歸屬感。
練兵比武,付出終有收獲
33期3806人次,這是婺城公安分局2012年舉行法律知識、巡邏防控等警務技能培訓活動的數據。
政工崗位比武全市第一,經偵警種比武全市第一,另外還有一個警種第三、兩個警種第四,7位同志在全省警種比武中名列前茅, 28位同志在全市警種比武中嶄露頭角,這是婺城公安分局2012年參加各級公安系統練兵比武的傲人成績。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落實“黨委負總責、分管局領導掛帥、業務部門主抓、所隊落實”的練兵比武主體負責制,分步驟、有計劃地安排各項練兵比武活動后,婺城公安分局終究在隊伍建設中再次嘗到了“精細化”管理帶來的甜頭。
一段邁向警務新時代的階梯
![]() |
2012年6月,全市公安局長會議,婺城公安作了經驗介紹。
2012年11月,全省學習“溫州鹿城經驗”試點單位座談會上,婺城公安又介紹了應用經驗。
2012年12月,婺城公安分局的呂會民局長,再次帶上沉甸甸的公文包,到北京公安部參加經驗交流會。
到底是什么,讓婺城公安分局每每成為各種重要會議的座上賓。答案其實就是“PGIS”系統,也正是因為它,婺城公安分局被確定為全省學習“溫州鹿城經驗”試點單位。
從此,婺城公安分局踏上“PGIS”系統這段階梯,率先邁向了一個警務新時代。
強化技術支持,深度研發“PGIS”系統
2011年4月以來,婺城公安積極開發以PAD(平板電腦)為載體、3G無線傳輸、GPS定位、人像采集等多種信息技術于一身的新一代移動警務設備用于信息采集,通過整合分析研判、實時布控等功能,為偵查破案、服務民生提供技術支撐。
“警務信息化是公安工作的至高點和發展方向,誰掌握了信息化,誰就擁有了主動權。”婺城區委常委、公安局長呂會民說。
2012年7月,婺城公安分局被省公安廳確定為學習“溫州鹿城經驗”全省試點單位。全局民警利用PGIS系統開展技戰法研究的熱情不斷提升,通過綜合查詢、智能分析等功能,研判案件930起,查證線索290條,破案635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26名。
全警參與采集,夯實信息基礎
手里拿著一只pad和閱讀器,穿梭在社區的大街小巷,不時停下腳步,對著路邊的建筑拍照或是到某間出租房內,為外來務工人員照相,就是通過這些簡單的動作,完成了轄區標志性建筑采集,流動人口信息登記等工作。這是婺城公安分局新獅派出所孫警官每日都在重復的工作場景。
像孫警官一樣拿著pad和閱讀器,在社區的街頭巷尾忙碌著的婺城公安分局民警不在少數。
隨著“PGIS”系統的逐步建立、完善,婺城分局全面開啟了基礎信息采集、錄入工作,配套開展“機關民警下基層”、“責任區民警下警區”、強化基層基礎“百日會戰”等活動,要求全警參與信息采集,不斷夯實基礎工作。
勤務機制改革,打造綜合實戰單元
“一隊二組三室”是婺城公安分局蔣堂派出所實行的勤務模式,即建立專業巡邏隊,成立基礎組和打擊組,單設合成作戰室、調解室、戶籍室,調整了勤務運行機制和績效考核辦法,戰斗力大大增強,各項工作均居全局前列。
2012年下半年以來,婺城公安分局的各派出所立足轄區社會治安特點和工作實際,圍繞“有及時消化110警情的警力、有從事打擊破案的專業隊伍、有常態化深入警區開展基礎工作的專門力量”,努力形成“業務相對專業化、警種部門有機合成化、作戰單元最小化”格局的“三有三化”目標,從調整機構設置、優化警力部署、改進勤務模式入手,扎實開展勤務機制改革。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