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倡導交通文明 源頭教育是關鍵
編者按——近段時間,網絡,媒體上最熱門的詞匯之一莫過于是“中國式過馬路”,人行橫道上,不管紅綠燈,湊夠一群人就能過馬路,對這一問題的態度,人們紛紛表示很討厭,不道德,可是,很奇怪,明明人人都很討厭這一行為,但“中國式過馬路”卻屢禁不止,獎勵不闖紅燈的路人,懲罰曝光不遵守規則的行人,志愿者和交警齊上陣勸導不文明行為等等這些方法的收效微乎其微,甚至還有人不理解為什么連過馬路都要有人要管。
“紅燈停、綠燈行”是一句耳熟能詳的順口溜,人人都知道,但卻不見得人人都能做到。當下,有種現場很普遍,在人行橫道上,不管紅燈綠燈,只要想過,紅燈照走。這些行為的背后,折射的是人們交通安全意識和文明意識的不足,那么,該如何來彌補和挽救這些不足呢?
我們常常說,XX從娃娃抓起,這不是沒有道理的,教育對人的素質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人的成長時期,當積極的意識根深蒂固時,自然而然就能促使其樹立積極的價值觀,那么,倡導交通文明,我們為何不從源頭抓起,從娃娃抓起,來建立真正有效的長效機制呢。
在這一方面,婺城區蔣堂鎮中心小學在全市乃至全省范圍內充當了表率。該校的交通安全教育挺出名,不僅在金華,在全省乃至全國,其經驗和模式也屢被介紹。今年3月,團市委將少先隊活動基地放在蔣堂小學,在該校開展了“雛鷹爭章”活動,來自全市各縣市區的小學少先隊輔導員、團支部書記共50多人,聚集在蔣堂小學開展雛鷹爭章活動專題培訓,共同體驗平安交通教育的校園實踐活動。
蔣堂小學的交通安全教育特殊之處在于,它讓學生通過自助式學習和自助式體驗,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獲得平安知識和技能。“這是道路體驗館,是一個模擬道路行車、行走的場館。”蔣堂小學副校長藤雁娜介紹道,記者看到,在教學樓的一旁,有一個微型的仿真馬路被鑲嵌在綠樹叢中,路上有紅綠燈、交通標線、車輛等各項交通元素,“我們還配有小型玩具車,學生考到駕照后就可以開著車在路上體驗,比如過斑馬線要避讓行人,在雙實線不能變道等等,學生在游戲中就把交通規則銘記于心了。”藤雁娜邊走邊說著。
考駕照?沒錯,將堂小學首創這一規則,學生必須回答對五道問題,才能通過考試,還有些難度呢!“當車輛行徑交叉路口時,遇到黃燈亮時,車輛應如何行駛?在下車后,穿越公路,應該怎么樣穿越?”將堂小學學生廖俊康回憶起考題時依然有些興奮。
道路體驗館是學生們最喜歡的項目,這還只是蔣堂小學進行交通安全教育的其中一個場館,去年六月,該校推出了浙江首家平安博覽館,將交通安全教育再度深化和豐富。
校長華俊堯告訴記者,學校籌資建成的平安博覽館,突破了以往教師主導的模式,注重體驗式學習與自助式選擇,如今已成了學生們最津津樂道的體驗實踐區。
平安博覽館包括平安游戲館,平安視聽館,平安足跡館,平安網絡游戲館。
寓教于樂、趣味盎然,是平安游戲館的特色。平安游戲棋、平安拼圖、平安碰碰樂、平安溜溜球、平安家家樂……這些充滿樂趣的游戲,都是學生自己創作、設計的,巧妙地結合了各項平安知識的體驗。平安視聽館配備了多臺視聽點播器,學生們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點播各類事故案例、安全兒歌。平安網絡游戲館則會集了當下小學生中最流行的網絡游戲:連連看、祖瑪、知識闖關……游戲中的主角是各種各樣的交通標志、小交警,每天前來體驗的學生一撥接一撥。
對蔣堂小學的學生來說,體驗館遠不止這5個,而是遍布身邊。舉目校園,每一個教室里定期布置的平安隊角、平安黑板報,定期舉行的大中小型平安活動,都洋溢著濃郁的平安氣息。放眼社區,派出所、交警隊、衛生院……10多個平安實踐基地都有學生的角色體驗等活動,是一趟趟匠心獨具的平安之旅。還有鋸板廠、深水渠、危房,哪兒亮起平安的“警示燈”,哪兒就是天然的“平安博覽館”,開辟了平安教育的別樣天地。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