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洋埠鎮聯村干部徐雙牛
鄉間的小路變寬了,路邊的垃圾不見了,百姓的心里話有人聽了……洋埠鎮這一連串幸福的改變都和一個群體有關,那就是聯村干部。徐雙牛就是其中最出色的一位,村民都親切地稱他為“老黃牛”。
從身入到心入,把心交給農村
徐雙牛今年59歲了,在洋埠鎮擔任了12年的農機員,曾經聯系過6個村,在這些村里他可都是“大名鼎鼎”,不僅全村老小都認識他,而且誰家有事總是首先想到“找老徐商量”。
如今徐雙牛是戴家村的聯村干部,聯村以來,村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道路修得寬又長,廣場建得大又亮;孤寡老人有人掛念,殘疾人有人幫了……大家都稱徐雙牛為百姓的貼心人。他的事跡也深深影響了其他聯村干部,在下村入戶的過程中,不管百姓家的沙發有多臟都要坐,百姓端來的開水一定要喝。只有拉近了與百姓的距離,百姓才能把聯村干部當貼心人。
變被動為主動,幫農民解決實際困難
徐雙牛在戴家村走訪中了解到,村民葉蘭芳夫妻兩人都患有疾病喪失勞動能力,葉蘭芳雙眼幾乎失明,妻子患有嚴重的心臟病,全家只能擠在不足20平方米的危房里。得知這一情況后,徐雙牛主動上門幫他們辦理了低保戶和殘疾證,為他們減輕了經濟負擔。在30多年的基層工作中,徐雙牛牢固樹立了“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觀念和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服務的思想,他以親民的形象,更好地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因此只要村民找他辦理日常性事務,他從不推脫,為民代勞的事務不計其數。
據不完全統計,徐雙牛為村民不計報酬辦理的事務有:申領出生證、辦理出生登記、婚遷、子女升學、黨團員組織關系轉接、辦理老年證、建房審批、土地使用證辦理等,他“辛苦自己方便群眾”的行為,使得他深得村民愛戴。談起徐雙牛,村民們都說:“他長年累月做的事情都是小事,但每一件都是具體的、實在的,像春天的陽光照在身上,讓人暖暖和和的。”
胸懷百姓踏實辦事
多年來,徐雙牛一直堅持走路下村,每年光平底鞋就得換七八雙。別人說你騎個車不是很方便嗎,省力多了,他卻總是笑著說,步行好,可以鍛煉身體。
因為他心里裝著百姓,走路可以更方便了解村民的冷暖:老張家的豬是不是下崽了,老李家的女兒上學學費湊夠了沒有,村里的殘疾人殘疾證辦了沒有,河道里的淤泥是不是該清理了等等。
徐雙牛總是習慣走村串戶地了解民情,收集民意,一天下來,他隨身攜帶的小本子總是能記上厚厚幾頁。村里有多少人、多少地、多少豬、哪塊地是誰家的、家家戶戶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了然于心。
在洋埠鎮,像徐雙牛這樣辛勤工作的聯村干部還有很多。在“全科干部,全心服務”活動號召下,全鎮以“全科干部、全心服務”為目標,推動鄉鎮干部強素質、轉作風、辦實事,建設一支“知村情、知民情、有感情;有想法、有看法、有做法;過民關、過村關、過鎮關”的鄉鎮干部隊伍,推進基層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黨組織建設。洋埠鎮聯村干部一心撲到村里,為百姓辦好事辦實事辦貼心事,百姓也得到了真正的實惠。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