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鴿人俞孔金咬牙堅持,希望能得到幫助渡過非常期
走進鴿棚,率先映入眼簾的是雪白的鴿子,“咕,咕,咕……”鴿子的低鳴夾著拍打翅膀的聲音,仿佛讓人置身鴿子的海洋。這是俞孔金位于白龍橋東俞村的肉鴿養殖基地,有2000多對種鴿。一個月前俞孔金還和妻子忙著將一簍簍乳鴿賣給商販。多年來,養鴿子是他們的驕傲。
而就在近十幾天來,這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許多地方發生的H7N9禽流感,人們開始對禽畜退避三舍。
“我實在喂不起飼料了。”俞孔金緊咬著嘴唇。他說,基地2000多對種鴿每天都有乳鴿孵化出來。從禽流感事件發生后,費用不斷增加,鴿子一只也賣不出去,每天一只鴿子喂的飼料就2兩,剛進的4萬元錢飼料一個月不到就吃光了。“誰來幫幫我。”面對記者,俞孔金不斷重復這樣的話。短短十幾天,他每天要虧本幾百元。
上世紀八十年代,俞孔金是東俞村的一名會計,1988年,因為工作需要,他被調到了白龍橋鎮的馬鐵廠當了一名統計員,這樣的日子過得安穩平淡,可有一種內心深處的情愫在攢動。
1988年的夏天,俞孔金老房子的天井中飛來了一對鴿子,他看到后,非常喜歡。一天兩天過去了,這對鴿子竟在的天井里安家落戶了。俞孔金心中有些欣喜。“別人搞養殖為了賺錢,我養鴿是從玩開始的。”他說。
俞孔金腦子轉得快,打起了鴿子的主意。1988年,俞孔金下定決心要搞肉鴿養殖業,他從白龍橋鎮十二局買來50對美國落地種鴿,開始了艱辛的創業歷程。
說起創業經歷,俞孔金對妻子充滿了感激,三十多年來,他每天都得靠服用精神藥物保證睡眠,一天的醫藥費近50元。妻子沒嫌棄,反而主動攬下了許多本該男人干的活。每天天剛亮,她就起床來到棚內清理孵化出來的幼崽,然后開始沖洗水槽、食槽和網片。忙完以后,又要趕緊拌飼料喂食鴿子,這樣反反復復一直到晚上10點多才能休息。俞孔金因此才有了時間,發揮自己的長處,通過培訓掌握肉鴿配對、孵化、防疫、治病等一系列養殖技術,俞孔金成了遠近聞名的養鴿能手。他養出的鴿子又肥又大,很快得到市場的認可,銷量也日漸上升。
“養鴿子如同養孩子,要精心飼養,鴿子才長得好,產的蛋多。”說起養鴿,他打開了話匣子。“鴿子喜歡干凈,所以我都會定時打掃衛生,做好消毒工作,并給鴿子注射疫苗。鴿子吃食很挑剔,我都為它們配制‘可口’的飼料。”在他的悉心照料下,“鴿子家族”不斷壯大。說罷,給記者介紹了肉鴿的飼料成分,以及添加疫苗、受精蛋查驗等知識。此時,眼前的這位樸素的農村“大老爺們”儼然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肉鴿養殖技術員。
養好鴿子并非一件易事,不僅要根據鴿子的生活習性科學喂養,在養殖過程中還要注意疫病防治,這樣才能得到更高的經濟效益。因此,在每只鴿籠前,他都掛一塊小紙牌,以便隨時做好飼養筆錄。當問起今年生意如何時,俞孔金有些低落。自禽流感以后,以前一天就能賣掉50只的鴿子現在白送都沒人要了。
這幾個月來,飼料成本高,乳鴿價格低,一些養殖戶相繼倒閉或轉行,肉鴿市場呈現低迷狀態。在談到將來有什么新的打算時,俞孔金苦笑著說,他最希望能得到政府的支持渡過難關。將來還想建立一個鴿子養殖的專業合作社,讓更多的農民參與其中,把鴿場規模進一步擴大,真正把小鴿子養成一個大產業,帶動農村百姓共同走上養鴿致富的路子。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