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質的不斷提高,人們也更注重飲食的安全與生存環境的保護,老百姓不僅僅要吃得好,更要活得健康,那么,普通人如何在環境保護上出一份力?面對形形色色的市場,老百姓又該怎樣挑選健康安全的放心食品?近日,羅店鎮黨委就依托“周一夜學,周三夜訪”活動,特別邀請了省城專家劉老師來為鎮上的全科干部上了一堂環境保護與食品安全的科普講座,為大家解疑答惑。
食品安全與整個生態環境息息相關。據了解,食品在生產過程中存在很多不安全隱患,比如土壤、水質的問題。以瓜果蔬菜為例,如果農田由于粉塵沉淀、重金屬積淀、水污染,或者附近有化工企業等原因,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那么,這種蔬菜也同樣不安全。“長遠來看,這些因素是食品安全最大的隱患。”劉老師說,哪怕是不使用化肥的有機食品,如果土壤本身存在污染,也依然有安全隱患。講座上,劉老師通過簡短視頻就當前環境污染日益加重的現狀和造成的惡劣影響對大家進行了闡述,并采用現場實驗、問答互動等方式,詳細傳授給與會人員如何識別農藥超標、檢驗有毒食品及在生活中正確購買食品的科學方法:一要看有無相關標志。現有的標志有A.有機食品,即絕不使用化肥、農藥,B.無公害食品,多用于蔬菜、水果,其農藥、化肥含量降至6%以下,C.綠色食品,分為AA級和A級,AA級接近有機食品,A級接近無公害食品;二要選擇大型、可靠的超市買食物、食品。隨后,他還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在生活中購買食品的經驗。“首先,不要片面追求外觀漂亮的東西,要求其本色、純正。其次,不要一味追求過度完美的東西,這很可能用了添加劑。如又白又嫩的鳳爪,很有可能是用“福爾馬林”浸泡過的。”講座中,劉老師還與大家一道進行了瘦肉精豬肉的鑒別試驗,讓每位學員親身體驗了鑒別瘦肉精豬肉的方法。
整場講座氣氛生動、內容切合實際,與會人員紛紛表示,會認真做好“課堂筆記”,以便將內容帶進農村,讓村民受益。據悉,下一步,羅店鎮還將繼續舉辦各類講座,不斷優化豐富干部們的知識結構,打造一支富有戰斗力的“全科干部”隊伍。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