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婺州窯進校園,成非遺保護傳承項目唐以來,婺州窯堪稱“中國的南鈞”
5月31日,在兒童節的前一天,婺州窯進校園暨校園傳統文化傳承成果展演儀式在柳湖小學拉開序幕。“婺州窯進校園”以傳承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為重點,以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通過活動,使人們進一步了解民族民間文化傳統,增強守護精神家園的意識。婺城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指出,以婺州窯進校園為主題,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圖片展覽、非遺項目教學傳承展演展示等活動,讓中小學生了解婺城非物質文化遺產現狀及保護成果,培養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的興趣,豐富和活躍校園文化生活,對弘揚傳統文化、延續民族文化基因、提升學生綜合素質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一直致力于非遺傳承與保護工作的劉金發(原婺城區文物管理辦公室主任、文博副研究館員,也是婺城區婺州窯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為各個學校前來聽講的師生帶來了一堂“婺州窯系賞析”,他對婺州窯歷史的梳理使人們得以認識婺州窯的真實面目,“茶圣陸羽在《茶經》中將婺州窯列為全國第三名窯。”劉金發說。
作為婺城區婺州窯文化研究會會長,劉金桂在推動婺州窯的發展與繼承上更是不遺余力,他說:“去年我們做過一個調查,在10~60歲的人群中,知道婺州窯的不超過10%,但自從東漢引進陶瓷,到元末衰退,婺州窯已有千年歷史,唐朝婺州窯的乳濁釉更是影響整個南方陶瓷市場,被稱為‘中國的南鈞’。”今天我們之所以要讓婺州窯走進校園,是因為只有讓我們的下一代從進學校的那一天起就了解婺州窯的歷史與它的整個制作工藝流程,婺州窯才會復活,才有明天。
柳湖小學在2011年就已成為婺州窯傳承基地,校長倪軍健在教學中歷來注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實踐,博學多識與文明禮儀并重,他說:“傳統文化的學習不是字面學習,而是實踐學習。我們每天保證學生有一個小時的陶藝課,這也是傳承傳統文化的一條路子,跟古琴、岳家拳、婺劇等其他特色課程一樣,都是為了真正利益每一個孩子。因為只有了解偉大的歷史,人的內心才可能是偉大的。”
傳承技藝要與教育相結合
金華自隋開皇十三年改置婺州,所以根據考古界以州府名定窯口的原則,而稱婺州窯,其范圍包括今金華、衢州兩地。又據金華山下周、青陽山的文物出土情況來看,早在九千多年前,即在新石器晚期,金華地區的祖先就在丘陵地帶建造窯爐,利用本地瓷土燒制硬陶和印紋硬陶,應用石灰釉燒制泥釉黑陶。發展到商周晚期,創造燒出成功的原始瓷,使金華地區成為全國燒制原始瓷最早的地區之一。到了唐宋時期,金華地區共有四百多處窯址,唐代主要窯址有婺城區雅畈鎮華南窯群,形成規模更大的婺州窯窯系,元代以后,婺州窯走向衰落,雖有小規模的燒造,亦逐漸萎縮。
近來,與婺州窯同期的河南汝窯、浙江越窯、江西吉州窯、福建建州窯都在政府的重視下和企業的參與下得到了有效的恢復,婺州窯在浙江工藝美術大師陳新華等人的努力下,也使一部分釉色得以還原,但婺州窯不同于景德鎮、德化等官窯的地方在于它沒有完整的文史記載和窯工工藝的延續,恢復婺州窯的工程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然而劉金桂根據鐵店窯址的乳濁釉殘片,經過不斷的成分研究和實物實驗,終于在今年5月初獲得了成功,一部分成品基本再現婺州窯鼎盛時期的神采和光澤。劉金發說:“這是他們實驗了一百多次才燒制出來的乳濁釉瓷器,夢幻般的色澤,堪稱完美。”
然則好酒也怕巷子深,婺州窯的文化傳承有兩點至關重要,一則進校園,一則產業化。劉金桂說:“要充分地把婺州窯的文化送進校園,并且計劃在金西和市區建造兩所婺州窯陶瓷體驗中心,讓中小學生都能夠親自來體驗拉坯、修坯、上釉、繪彩、燒制等整個制作過程。以后更要在金西規劃建造一個具有一定規模的婺州古窯產業園,吸引更多的企業進入園區從事婺州窯的生產,來達到婺州窯的完全產業化。”
鐵店窯是婺州窯的一個縮影
位于婺城區瑯琊鎮泉口行政村的鐵店窯遺址,目前保存完全的有四條窯址,上起北宋,下至元代。遺址西1公里處即是白沙溪,原稱白沙港,是古代鐵店窯產品往外運輸的唯一水上通道。鐵店窯產品的出現不是孤立的,是在整個婺州窯系的大背景下發展起來的,是婺州窯系的一個縮影。婺州窯過去鮮為人知,其歷史面貌始終不太清楚。近年來,通過文物普查和搶救性墓葬發掘,發現婺州窯延續時間相當久遠,前后9000余年,產品種類繁多,制瓷工藝較先進,是浙江窯業史上的重要一頁。
劉金發說:“根據《湯溪縣志》縣志記載,原湯溪縣內就有窯址120多處,從數量上來說,比浙江越窯、龍泉窯更占優勢的一個窯系。這在我國陶瓷史上是比較罕見的。”婺州窯以生產青瓷為主,兼有黑、褐、乳濁釉和彩繪瓷,是唐代六大青瓷產地之一。古陶瓷專家馮先銘在《中國陶瓷史》中指出,婺州窯在唐代以前僅次于越窯。
婺州窯在不斷的創新中得到了發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瓷器燒制方法上,在胎、釉方面都有了創新,尤其體現在釉色上。乳濁釉瓷是在青瓷燒制過程中,受到窯變現象的啟發后,而專門研制開發產生的。婺州窯早在東晉時期就出現了褐釉斑點裝飾,打破了單色的傳統產品。唐代研制的乳濁釉瓷,這種具有螢光般幽雅藍光的瓷器出現,是青瓷工藝的一個突破與創造,此后以宋元為盛,通過普查發現,鐵店窯最為突出,成為婺州窯的一大亮點。馮先銘在《中國陶瓷》中則認為:“金華鐵店窯的發現是出人意外的,使我們得知鐵店窯燒制仿鈞還早于江蘇宜興和廣東石灣。這個發現也為韓國新安沉船打撈的一批元代鈞釉器物找到了窯口歸屬。”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