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管理門前三包
“最近,我們加強了湯溪集鎮的垃圾清運和集鎮整治工作,尤其是拆除了護城路一直到湯溪中學路口沿線的數個垃圾收集點,并加強巡查力度實行垃圾定點統一收集清運,使得衛生管理工作有所改善。”金西開發區城管辦負責人張連高說。
隨著天氣趨熱,氣溫升高,成堆的垃圾容易引來蚊蟲,而由此引發的惡臭和衛生問題也令集鎮居民十分困擾。“‘衛生死角’問題對于湯溪集鎮來說一直比較突出,每次衛生大檢查時,這些問題能有所收斂,但往往‘好景不長’。”在湯溪集鎮經營餐館的胡師傅說。
比如湯溪鎮護城路上的垃圾總是十分“搶鏡”,距離垃圾堆三四米遠的垃圾池卻空空如也,沒有起到它應有的作用。據附近的住戶反映,這里的垃圾堆屢清不凈,大部分是周邊企業的生活垃圾。
針對這些“老大難問題”開發區城管辦、建設環保局以及湯溪鎮相關部門組織了聯合整治,試圖在炎夏來臨之前,化解衛生管理難題。
集鎮整治只是金西開發區城管辦工作的一方面,隨著開發區企業的不斷進駐,人口不斷增多,垃圾排放量不斷增加,作為管理者來說環境衛生管理工作的壓力也隨之陡增。
為改變現狀,金西開發區的環衛作業從建設環保局、三鎮分離出來,按照“企業化運作、市場化作業、管干分離”原則,實行企業化運作,積極鼓勵環衛專業服務公司和社會上有資質條件的作業單位進入市場參與競爭。
據了解,金西開發區現有環衛工人50多人,負責園區所有企業的生活垃圾、無毒無害工業垃圾的清運工作。每天早上六點半,清運垃圾的拖拉機就沿著園區的主要街道忙碌起來了。“為不妨礙企業的正常生產,我們一般會在早上九點之前將園區內所有企業的垃圾清運完畢。”保潔服務公司負責人朱國慶說。隨后,保潔人員會在園區主要街道和垃圾收集點進行重點巡查,直到下午4點。
此外,金西開發區現有山下周垃圾中轉站一座,于2008年建成,2009年4月完成設備安裝,同年5月投入使用,日垃圾中轉處理量30噸,承擔著金西三鎮及開發園區的垃圾中轉處理任務。但是,目前山下周垃圾中轉站日處理垃圾以達到40余噸,已超負荷運行,其承載能力已無法滿足三鎮日益增長的垃圾中轉處理要求。因此,提高垃圾中轉站處理能力或建設新的垃圾中轉站已擺上議事日程。
為提高垃圾清運效率,減少園區環保工作的壓力,金西開發區將實行園區企業“門前三包”責任制,要求企業在各自的責任區內實現“包衛生、包綠化、包秩序”;同時建立環衛聯合考核機制,實行開發區對三鎮考核、三鎮及建設環保局對環衛作業公司考核的雙層考核制度;針對東區、啟動區塊路面渣土、沙石較多的問題,開發區將健全企業審批制度,建造沖水平臺,完善施工設備,使開發區建設“生態金西”的工作上一新的臺階。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