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區城市社區管理創新三項機制
昨日,記者在城西街道中山路社區看到,每個小區樓道里都有一個簡樸的塑料櫥窗,里面掛著的社區管理制度定期更換。雖然并不精美,但來來往往的居民們都感到滿意,這是他們共同參與居務監督的成果:參與居務監督的居民們將原本為4萬元的開支預算變成了1000元,大大減少了社區支出。這筆支出改變的背后,不僅僅是居民們對社區事務的監督和參與,更是基層民主自治的逐步提高。
婺城區共有社區46個,其中村改居社區20個,純社區26個。20個村改居社區由城郊村、城中村改建而來,是農村管理模式向城市化管理的過渡形式,兼有農村特點和城市社區功能,其管理模式仍沿用農村模式,因此無法按照純社區模式建立居務監督委員會。婺城區根據村改居和純社區兩種不同類型社區并存的現狀,創新了兩種模式。即村改居社區居委會的管理運行與行政村類似,參照農村村務監督委員會建立居務監督委員會。26個純社區則按照城市社區特點,把居務監督委員會與社區便民服務中心、社區黨組織活動陣地結合建立,在社區便民服務中心開展接待咨詢活動,共用社區黨組活動辦公室,居務監督活動與社區其他活動同步開展,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2010年以來,婺城區通過創新分類建設、居務監督志愿者、監督分組負責三項制度,全面推進居務監督委員會建設,充分發揮群眾民主監督力量,有效完善和加強了基層群眾自治和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有力地推進了城市基層社會管理創新和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社區居務監督委員會的主要職責就是對居民各項居務管理執行情況、社區干部廉潔自律情況進行監督,并及時向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和紀工委反映社區干部的違紀違規問題。除監督外,委員們還負責收集并受理居民的意見建議,及時反饋給社區黨組織和居民委員會。
城市社區居務財務公開其實早就存在,但居民并不感興趣,主要原因是省略了事前、事中公開,只有結果公示,而且是自己花錢自己公開,沒有第三方監督,不得居民信任。現在,婺城區參照農村村務監督委員會建立了居務監督委員會,探索設立居務監督志愿者隊伍,將居務監督委員會成員及志愿者分為三個組:問題搜集組、問題處理組、材料整理記錄組。讓監督貫穿于社區工作的始終,贏得了居民的信任,帶動了群眾共同監督的熱情,提高了居民參與社區事務的積極性。
通過“三項機制”,到2012年底,婺城區46個社區全部設立了居務監督委員會,配備居務監督委員會主任46名,委員92名。居務監督委員會2013年1季度,共開展監督檢查212次,參與監督社區重大事項78次,糾正和節約公共資金10萬元,公開各類信息1516條,化解群眾矛盾348件。大大增強了社區事務工作的透明度,真正讓居務監督委員會這個小組織實現了大監督。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