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主動創業 今朝積極謀變
“這幾款休閑靠墊是最近開發的新產品,從款式設計、原料采購到加工制作全部都是我們一手完成。”昨天,在金華越爾工藝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企業老總戴美英正向幾位客商介紹新產品。
摸爬滾打近二十年,戴美英成了婺城來料加工界的“元老級”人物。如今的她,不僅辦起了企業,擁有了自己的廠房,建立了設計團隊,適時開發出床上用品、時尚窗簾、浴簾等系列高品質家紡產品,還請來香港明星代言,打響了越爾家紡品牌。
不過在婺城,戴美英并非個例,而是來料加工界眾多佼佼者之一。我區來料加工經過多年發展,許多經紀人“不甘為他人做嫁衣”,來料加工行業已逐漸進入加速“轉型升級”快車道。
“為他人做嫁衣”時代已逝
過去,我區來料加工憑借“兩頭在外”的優勢,積極參與市場分工,成為義烏等地制造企業的車間或基地,獲得了極大發展,也進一步激活了農村經濟,成為農村富余人員增收的主渠道之一。但近年來,受復雜經濟形勢的影響,加上業內競爭日益加劇,許多經紀人普遍感到“接單少了,活難做了;墊資多了,錢賺少了”。
羅埠“小有名氣”的來料加工經紀人吳春妹,已經感受到這種變化。前些年,經常有廠家聯系她,“求我幫忙加工”。但從去年開始,主動上門聯系的廠家少了,有單子也要大家相互壓價才能拿到。
“壓力最大的是,很多時候需要自己預先墊付加工費。”吳春妹說,一張單子上萬元乃至十多萬元的加工費,對她們來說是個不小的數目。不過,她最擔心的還是廠家不能到期按時支付加工費,這很可能使經營了20多年的加工網絡“元氣大傷”。
“來料加工在帶動當地加工產業發展、推動制造業發展繁榮和促進當地農民增收的同時,一些問題也日益顯現。”據區婦聯來料加工辦公室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我區大多數來料加工業務都是純手工、技術含量低,迫切需要轉型來促進可持續發展。
經紀人紛紛走上“升級”路
正因為來料加工門檻低,人人都可參與,致使競爭更加激烈,利潤空間更薄。況且,來料加工大多處于產業鏈的底端制造環節,收益相對較小。因此,隨著行業的發展,來料加工轉型升級勢在必行。許多經紀人看準了時機,積極謀求轉型發展,其身份正在漸漸轉變。
瑯琊鎮新蘭村來料加工經紀人陳愛仙,日前將加工點注冊為婺城區新旺工藝品廠,實現了轉型。她還將工廠遷到了瑯琊集鎮,開展業務更便捷了。不久前,陳愛仙與金華鼎龍工藝品有限公司達成合作意向,由該公司提供棉拖鞋、家居鞋半成品貨源并包銷成品,陳愛仙只需組織加工生產成品。與此同時,她還積極對接義烏市場,在業務上實現了來料加工向來單加工轉變。
接單、產品設計、加工、運輸“一條龍”服務,越來越成為許多來料加工經紀人提高競爭能力的法寶。從今年的廣交會取經回來的廖金蓮,不僅學到了許多造型獨特,款式大方的箱包設計,更與一位來自深圳的客商一拍即合,當場簽下十幾萬件數量的訂單。她表示,由于銷售的是自主設計的產品,很受客戶親睞,而且比起原來的來料加工,利潤空間更大。
隨著來料加工發展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來料加工呈現出規模化、基地化、品牌化的發展趨勢,轉型升級步伐明顯加快。據了解,目前全區有來料加工經紀人910個,轉型為企業的85家。其中,來料加工企業年產值在1000萬元以上的有31家,其中2000萬元以上的有5家,加工品種繁多,涉及圣誕禮品、箱包、服裝等50多個系列幾千個產品,吸引就業人員5萬余人,成為繁榮婺城經濟的一股重要力量。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