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盛夏,正是楊梅成熟和采摘的旺季。6月23日上午,記者來到婺城區湯溪鎮九峰山腳下的宅口村,感受楊梅種植戶豐收的喜悅和辛勞。
上午9點多,宅口村楊梅林旁的道路旁人頭攢動。這里不僅有楊梅種植戶在忙碌,更有不少游客慕名前來開展“采摘游”或者進行“搶鮮”購買,轎車和大巴車停了一路。
記者上前,找了一位楊梅種植戶進行攀談。她叫胡群霞,剛剛和一名市區趕來的游客完成了一筆交易,對方以80元的價格購買了兩籃楊梅,每藍約兩公斤,每公斤約20元。此時,胡群霞臉上掛滿了笑:“我只是在這里負責銷售,公公婆婆還在摘呢。這幾天,我公公婆婆6點半就起來摘楊梅了,今天他們兩個人摘到現在,就摘了2籃,我都賣出去了。”
胡群霞告訴記者,這兩天連續高溫,楊梅陸續成熟,必須抓緊采摘,“氣象預報說,過兩天又要下雨,我們全村都在搶摘楊梅,擔心公公婆婆忙不過來,而且年紀大了,我就趁著這個雙休天過來幫幫他們”。胡群霞表示,自己的公婆種了多年楊梅,楊梅樹上結著的“不僅是果實,更是老兩口的心血”。她還清楚,一旦下雨,楊梅不僅掉果嚴重,品質也會大受影響。正因此,孝順的她主動放棄了自己的休息時間。
收起電子秤、空籃子,胡群霞準備前往公路對面的楊梅林,幫著公婆采摘,記者隨同前往。宅口村的楊梅林就位于九峰山腳下,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種了郁郁蔥蔥的楊梅樹。據該村干部介紹,宅口村200多戶村民,家家都種有楊梅樹。目前,村里的楊梅樹種植面積已達500多畝,“去年一年就增種了200多畝”。由于近年楊梅銷量好、效益佳,村民的種植積極性較高,所以該村干部預計:“明年,村里的楊梅樹還能多栽種200畝左右。”
鉆進路邊的楊梅林,枝上舒展著四季常青的葉子,綠油油的枝頭綴滿了一個個紅得發紫的楊梅,令人口舌生津。胡群霞拿著籃子站在樹下,公公婆婆則在樹上小心翼翼采摘。“樹枝很脆,一定要慢慢上去而且承受不了太多重量,斷了枝損失就大了,我采摘經驗沒他們豐富,干脆就打打下手了。”胡群霞說。
“楊梅沒全熟的時候最難摘。”胡群霞的婆婆陳樹梅接話道,“楊梅一旦成熟,掛枝一天左右就會掉果,我們家10多棵樹,每天都要一棵棵看過去,有成熟的就趕緊采,掉地上就不值錢了。”
按照陳樹梅教的辦法,記者試著攀上枝椏,在枝頭挑選起來。每棵樹上,符合標準的楊梅僅在少數,往往挑了五六顆,只有1顆完全符合要求。更為難的是,人在枝椏上騰挪不開手腳,采摘稍遠一些的楊梅,要費上不少巧勁。僅十多分鐘,記者已經大汗淋漓、手腳開始發抖了,再看看籃子,只收獲了十幾顆楊梅。
對比記者生澀的舉動,陳樹梅夫婦顯得靈巧很多。他們架著梯子,上下攀爬,很快就換了好幾棵楊梅樹。那些采下來的楊梅,被統一挪到一塊空地上,上面支著遮陽傘。胡群霞則認真挑揀著剛摘下來的楊梅,將品質好、個頭大的楊梅果先選出來裝籃,然后拎到公路旁販賣。
“都說蘭溪的楊梅好,咱金華九峰的楊梅也不懶,我家種的楊梅樹品種叫‘冬魁’,樹齡都達到了30多年,質量好,產量高。”胡群霞的公公指著楊梅林樹,自信地說,“這里的壞境好、土質好、地理好,所以楊梅也是無公害、個頭大、口感妙。”
據悉,九峰山的楊梅基本上6月中旬成熟,到6月底采摘就結束了,周期很短。“忙了一年,就等這半個月時間,摘得好,就能賣個好價錢!”胡群霞說,近兩年,家里的十幾株楊梅樹,每年可以帶來至少一萬元的收入。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