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渠道吸納創新元素 促進工業與科技融合
“滴嗒”一秒,就能生產出80支雪糕!在金西開發區現代食品產業園區,浙江伊利乳品有限公司年產3.75萬噸的冷飲生產線,擁有國內一流的雪糕、冰激凌加工技術及設備。
在婺城,這樣的鏡頭并不鮮見。憑借行業領先的創新科技,僅用了兩年時間,萊恩農業裝備有限公司研發的半喂入、全喂入收割機就通過了國家五部委組織的推廣鑒定,進入推廣目錄,并納入國家農機購機補貼范圍。與之相距不遠的浙江萬里揚變速器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系列產品不僅占據國內商用車變速器40%以上的市場份額,還遠銷至印度等國。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對婺城制造而言,就是要站在行業的制高點,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為此,我區不斷優化科技創新環境,大力培育企業創新主體,積極引進創新資源,探索產學研合作新模式,推進科技成果的產業化、本地化,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產業轉型升級中的支撐作用。
實現科技與經濟并重發展,這是婺城人的追求,更是發展的遠見。為進一步集聚創新要素,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我區鼓勵企業開展自主創新活動和公共科技基礎平臺、專業(行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通過創建企業研究院、企業技術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提升全區科技創新能級。我區還鼓勵企業開展校企合作,深化產學研合作機制,同時積極組織企業“走出去”,與浙江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西安交大、解放軍裝甲兵學院、省農科院等大專院校所開展科技合作、項目對接,多渠道吸納創新元素,加快企業科技創新的步伐。目前,全國已有6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與我區企業“聯姻”。在近五年的“工科會”上,簽訂科技合作項目65項(其中會上簽約28項),合同標的達3.4億元。
全社會對科技的投入,是反映一個地區科技活動狀況的重要內容,是衡量一個地區科技發展水平、技術創新能力和經濟增長潛力的主要因素。2012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民營科技企業、科研機構等科技經費總投入5.89億元,比上年增長14.8%。體現在專利方面,2012年,我區專利申請量2902件,授權量2427件,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45%和156%。其中,發明專利的申請量512件,授權量108件,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39.5%和40.3%。
有了大手筆的科技創新投入,就能帶來高效率的產出。企業與科研院所通過共同開發、技術委托等多種方式進行合作,有力提升了我區企業科技創新和新產品研發能力,一大批科研成果在生產實踐中得到轉化,取得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2011年全區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含金華經濟開發區)283億元,到2012年底躍升至347億元,同比增長22%,科技創新對工業轉型升級的支撐作用進一步顯現。
婺城還將招商選資的目標鎖定500強企業,實現借梯登高。目前,中國石油、中國五礦、可口可樂、大連佐源、蒙牛、伊利、雙匯等行業領軍企業選擇在婺城落戶。這些500強企業的引進,同時也將高端項目、高新技術帶進了婺城。
創新驅動激發了企業內生增長活力,婺城工業轉型升級的步伐加快。今年1~5月,全區194家規上企業實現產值78.6億元,同比增長10.1%,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14.5億元,同比增長11.4%,實現新產品產值28.8億元,同比增長27.8%。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