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汰劣換新”提升傳統產業 “騰籠換鳥”打造新興產業
坊間一直流傳“婺城到、煙囪冒”的現象將逐步絕跡,成為歷史。日前,隨著婺城區竹馬鄉工業園區邵湖頭村的立強磚瓦廠內一座近30米高的煙囪倒下,標志著婺城區新一輪有計劃強制關停和淘汰粘土磚瓦窯的戰役全面告捷。
據了解,由于進入門檻低,原有磚瓦企業大量低水平重復建設,挖土燒磚消耗大量寶貴的土地資源,并以低價格的產品擠占新型墻材的市場空間,這種“低小散唱主角”的落后生產格局,使制磚業陷入高消耗、高污染、低產出的粗放型增長模式之中。為此,婺城區各級高度重視,加快了傳統建材業結構調整,著力淘汰、關停產能低、能耗高、占用資源量大的粘土磚瓦窯,先后多次與廠方座談,明確拆除的時間表,并主動上門做思想工作,使他們認識到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重要性與拆除磚瓦窯的必然性,同時積極為他們解決一些實際的困難和問題。由于工作得法,拆除工作得到了業主的認可與支持。
通過政府全額收購、置換重組、政策引導等方式,婺城區3年內共拆除古方磚瓦廠二號窯、城北磚瓦廠、暢隆磚瓦廠等制磚企業7家,拆除數位列全市第二,騰籠初戰告捷。磚瓦窯關停后,減少了有害廢氣物排放,并騰出了低效用地600多畝,用于發展新興產業。
如果說,淘汰落后產能是必做的“減法”,那么如何在汰劣中做好引進優勢企業、發展先進產能這道“加法”?婺城的做法是:加減統籌兼顧,在騰籠換鳥過程中實現企業轉型、產業升級。這幾天,立強磚瓦廠業主金海兵一直在為轉型上一條年產60萬臺小家電按摩器新項目忙碌著。“磚瓦廠拆除后,騰出了40多畝用地,我們決定在原址投資新項目,實現轉型發展。新項目投產后,保守估計年產值達2億多元,稅收可達700多萬元。”
“騰籠換鳥”不是單純意義上的“騰”和“換”,其實質是要騰出經營粗放、發展前景不佳等企業的“籠子”,換來新的經濟結構、新的發展模式和新的增長方式。由暢隆磚瓦廠搖身一變而來的市城建混泥土公司,在未增加一畝土地的基礎上,去年實現銷售收入1億多元,收入、利潤、畝產稅收等指標是原先磚瓦廠的10倍。占地120多畝羅店鎮城北磚瓦廠拆除后,該區塊已引進了康力博、福日工貿、香港菲特斯等7個新興項目,協議投資7億元,項目投產后預計年增銷售收入達11億元,實現稅收2600多萬元。
淘汰落后產能不僅降低能耗、提升環境質量,既建設新產業,又促進發展方式轉變、提升工業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由正方藥業“騰籠”而來的優勝美特制藥有限公司,是橫店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普洛股份的子公司,目前該企業生產的頭孢類制劑已取得國內該藥品市場10%以上的份額,產值從2010年的2000萬元躍升至去年的9300萬元,引領企業實現了“井噴”式增長。同樣是22畝,浙江金祥板業有限公司的畝均效益大大超出了原來生產工具制品的龍城工具廠。這家生產鋁塑板產品的技術型企業,通過“騰籠換鳥”,不僅大大提升了產業層次,而且有效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今年該公司產值有望達2.5億元,利稅500多萬元。
如今,抓淘汰,促轉型,優布局,這樣的場景正在婺城各地上演。如同推倒的多米諾骨牌,“騰籠換鳥”引發的正效應正在顯現。三年來,通過常抓不懈“騰籠換鳥”工作部署,婺城區共騰出低效用地1000畝,目前3家已經騰換出產的企業年產值已達到5億元左右,利稅達到4000余萬元,這些企業全部投產后,預計年產值達30億元,利稅3.5億元。“騰龍換鳥”換出了新天地。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