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排成一排,將孩子蒙上眼睛,原地轉五圈,讓每位家長念兩句詩歌來找自己的父母;孩子和家長相對而坐成兩排,問同一個問題,孩子和家長把答案寫在答題紙上……
這就是今年乾西鄉(xiāng)幸福村在村文化活動中心舉辦了第一期幸福村親子和諧活動內容。當天,活動現(xiàn)場氣氛相當活躍,家長們笑、孩子們跳,幾個游戲家長和孩子們都配合默契,促進了親子關系的和諧。而這,也是幸福村2013年“春泥計劃”系列活動之一。提起這個活動,該村10歲女孩趙欣璐笑了:“我太喜歡‘春泥計劃’了,每次活動都非常有趣。我們大家一起做作業(yè)、一起做游戲,有時候還有外國人叔叔和阿姨來陪我們玩呢!”
的確,自2009年幸福村實施“春泥計劃”以來,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又寓教于樂的活動,深受孩子們的喜愛。這些年,該村陸續(xù)收獲了“春泥計劃”相關的市、區(qū)先進集體、先進個人榮譽稱號;2011年又在全區(qū)率先獲評省“春泥計劃”工作實施先進村,是當年婺城區(qū)唯一獲此稱號的行政村。可以說,“春泥計劃”在該村取得了成功,真正成了未成年人健康、快樂成長的“良師益友”。這項工作,也成了該村“兩委”覺得自豪的地方。當然,成績的背后,村“兩委”付出了很多,特別是宣傳員趙錦茂,更是長期為籌辦孩子喜歡又具教育意義的活動,耗費了大量心血。
“我們村‘兩委’非常支持‘春泥計劃’活動。”趙錦茂說,“沒有村‘兩委’、村支書、村主任的全力支持,我再努力,活動也不可能常態(tài)化,不可能開展得這么有聲有色。”事實上,幸福村“兩委”把開展“春泥計劃”活動全權交給趙錦茂負責,但書記、主任也向他“撂”下了這句話:“有什么需要村‘兩委’配合的,盡管說。”果然,只要趙錦茂因“春泥計劃”活動需要,向村“兩委”開口,總能得到盡心盡力的幫助。該村每年暑假都會通過“春泥計劃”,組織未成年人學習游泳技能。這項活動,其他村也有組織開展,可別的村都由父母自行接送孩子,只有幸福村始終由村里安排車輛統(tǒng)一接送,而且基本上由村支書、主任擔任駕駛員。
為了使“春泥計劃”的活動生動有趣、寓教于樂,趙錦茂動足了腦筋,孩子們喜歡什么、教育專家推薦什么,社會上熱門什么……如此種種都是他選擇活動所參考的內容。也因此,5年來,幸福村“春泥計劃”活動內容相當豐富,涵蓋了傳統(tǒng)文化教育、道德涵養(yǎng)教育、公益活動、感恩實踐、普法學習、暑期安全教育、才藝學習、文藝演出等各領域。活動開展形式也在逐步轉變,從單一的孩子們直接參加活動,轉變?yōu)楹⒆觽兲崆皡⑴c活動策劃;從孩子們自娛自樂,轉變?yōu)榧议L孩子共同參與……
顯然,僅靠一人之力,不可能管好這么多孩子、開展好這么多活動。早已意識到這一點的趙錦茂選擇了積極尋找“資源”。在他的多方奔走下,幸福村“春泥計劃”活動志愿者隊伍不斷擴大,退休老教師、大學生村官、浙師大暑期實踐隊、義務家教志愿隊、七彩光藝術培訓中心老師……感動于趙錦茂的真誠,一個又一個真心期待孩子健康成長的人選擇加入這項活動。甚至還有浙師大的留學生,來自贊比亞、幾內亞、阿富汗和柬埔寨的社工志愿者,也應邀來給幸福村的孩子們上課、陪孩子們一起做游戲,令孩子們驚喜不已。
最近兩年,幸福村的“春泥計劃”又有了新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地“走出去”。“一個村‘單打獨斗’開展活動,雖然人才可以‘引進來’,但硬件設備是有限的。”趙錦茂說,想通了這一點,他開始與周邊村莊溝通交流,尋求合作。他的想法得到了不少行政村“兩委”支持,幸福村的孩子成功“走出去”了。如今,他們已經到湖頭村參加過乒乓球和太極拳培訓;到壇里鄭村學習過婺劇的唱念坐打,到鮑楊社區(qū)為民工子弟學校贈送過書籍……當然,這些活動都是合作開展,也就是說,同時豐富了兩個村孩子的假期生活,使活動取得了雙贏。
“孩子才是我們的未來!他們能夠健康、快樂成長,學有所成,我們就能看到希望。”趙錦茂說,這就是他致力開展“春泥計劃”活動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