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料加工是一項民生工程、百姓經濟。發展來料加工業是推動農村勞動力轉移、促進低收入農戶脫貧的最直接、最實在、最迅速、最有效的途徑,是承接產業轉移、推進創新創業、實現“富民強區”的有力舉措,也是實現跨越發展的“助推器”。
(一)加強隊伍培訓。打造“婺城來料加工”品牌,關鍵靠經紀人隊伍和加工隊伍。經紀人是來料加工業發展的關鍵,因此,要定期舉辦各類經紀人培訓班,重點加強對經紀人經濟合同法、電子商務、市場營銷、創業策略等知識培訓,組織參加各類交易會、洽談會,開闊視野,增強發展意識,競爭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提高經紀人整體素質和市場競爭力。加工隊伍是來料加工的主體和基礎。要抓好加工人員的技能培訓,切實提高來料加工者隊伍整體素質,完善加工網絡,提高來料加工隊伍的組織化程度,增強加工人員和經紀人的緊密性和關聯度,適應來料加工業轉型升級的要求。
(二)加強特色培育。對加工技術已經比較成熟,加工總量也比較大的加工點,要努力加以鞏固提升。要積極引導他們向規模化、專業化發展,逐步形成“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加工基地模式;要推動加工形式由分散加工向集中加工、塊狀加工基地和加工企業方向發展;要多途徑整合各個來料加工點的資源和加工隊伍,合理調劑各種要素,努力實現雙贏。各鄉鎮(街道)要確立各自區域特色,推進“一鄉一品”、“多村一品”發展模式,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示范鄉鎮(村)。對行政村(社區)參與戶數達全村戶數50%(社區參與人數達總人口數的5%以上)、年加工收入人均在10000元以上并連續正常加工半年以上、年加工費發放在500萬元以上的來料加工專業村(社區),給予每村1萬元獎勵。鼓勵企業積極帶動發展來料加工戶,凡帶動來料加工點10個以上、外發加工費500萬元以上的來料加工業龍頭企業,經區來料加工工作領導小組考核認定,每年評選3-5家示范龍頭企業,給予獎勵2萬元。
(三)加強市場拓展。開拓業務渠道、擴大市場連接是發展來料加工業的必由途徑。要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要創新開發,提高市場競爭力。同時,改變單純手工加工為主的格局,建立機器加工點或加工企業,拓展加工領域,豐富加工種類。在穩固義烏等市場的同時,積極開拓其他省內、外市場。業務渠道要多元化,一方面要積極開拓無形市場,即從網上接單;另一方面要積極參加義博會、廣交會、哈洽會等交易會,獲取貨源、發展客商。適時舉辦來料加工業務對接會,構建業務接洽平臺,暢通業務供求渠道,同時加強經紀人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實現共贏,真正打響婺城來料加工品牌。
(四)加強政策扶持。來料加工是百姓創家業、干事業的啟蒙階段,是解決閑置勞力、弱勢群體、低收入人員就業、增加收入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和途徑,她的成長和發展更需要政府的支持。為此,我們建議:一是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區政府逐年增加財政專項資金,用于扶大扶強扶優、自主創新、集聚發展、租用廠房補助等方面的扶持,促進來料加工轉型升級。對年發放加工費在300萬元以上(銀行提供工資單)的經紀人,給予年度獎勵10000元;對當年新發展的年發放加工費50萬元以上的集中加工點經紀人一次性獎勵3000元;對轉型升級為企業,并達到規上企業規模的經紀人,一次性給予獎勵5萬元。鼓勵來料加工經紀人到欠發達鄉和移民村布點開展來料加工業務,另行給予獎勵。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金融部門進一步加大來料加工支持力度,將來料加工經紀人納入金融支持對象,符合工業轉貸資金條件的來料加工企業納入中小企業應急調頭資金的支持范圍;逐步增加來料加工經紀人貸款額度,擴大放貸銀行范圍,并在資金結算和信貸擔保、抵押、貼息等方面提供服務。三是加大生產用地用房優惠。因發展需要,新建、拆建來料加工臨時場所的,在符合城市(村、鎮)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環保、安全生產要求的前提下,經鄉鎮(街道)審核,報規劃、國土部門批準,按臨時用地的手續辦理。來料加工經紀人投資創辦來料加工生產企業,其固定資產投資額在1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對其生產經營場所優先予以安排。對租用標準廠房或閑置廠房開展生產經營活動的來料加工經紀人或來料加工企業按婺區委[2012]33號文件規定獎勵。四是加大獎勵的措施。對申請注冊商標的來料加工經紀人(企業),每成功注冊一個商標一次性獎勵5000元。凡是獲得市級以上著名商標、名牌產品榮譽的,按婺區委[2012]33號文件規定獎勵。引導來料加工企業(點)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鼓勵申請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等專利,凡獲得專利授權的享受區委區政府規定的相關政策。對從事來料加工業的低保人員按其本人年工資(銀行發放為準)的5%給予獎勵。(作者系婺城區婦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