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來到位于白龍橋上邵村的藍莓基地,見到種植藍莓的大棚里正閃動著一個年輕靚麗的身影,90后“藍莓妹妹”柳鶯正在指導工人們種苗培育工作。
柳鶯是大學生創業的典型,去年6月大學畢業。大學期間,就創辦了衛忠藍莓專業合作社。這其中經歷的酸甜苦辣只有她自己知道……
柳鶯告訴記者,曾經,她沒有太明確的夢想,只渴望大學畢業后能找份好工作。然而, 2008年7月,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改變了柳鶯的人生軌跡。父親遭遇車禍癱瘓在床,醫藥費、自己的學費都沒有著落……為解決生計,柳鶯勸服母親賣掉房子。“房子賣掉60萬元,為父親付完醫藥費后還剩20萬元,當時想,什么賺錢就做什么。”柳鶯把目光放到了藍莓上,于是她帶著母親一起回村種起了藍莓。
經過三年的努力,母女倆的堅持與努力終于得到了回報。現在,柳鶯聯合了村里10戶想要加入的農戶辦起了合作社,種植面積達200多畝。今年產量為一畝1000斤,預計明年產量每畝能有2000斤以上。
起初,藍莓的銷售困難重重,靦腆的柳鶯硬著頭皮走進各大水果店推銷自己的藍莓,可每斤80元的高價讓她頻頻被拒。但在一次機緣巧合下,柳鶯想到,自家藍莓最大的優勢就是新鮮,柳鶯想到了往采摘園發展,她聯系了少年宮,將藍莓基地免費作為孩子們的實訓基地。柳鶯經常要接待從市青少年宮來的小朋友,并讓孩子們在基地里摘藍莓、吃藍莓。“他們吃的滿臉都是,還沒吃完這顆就搶著吃下一顆了,樣子特別逗。”柳鶯說,孩子們的表達方式是最直接的,只要孩子們說好吃,那就說明自己的藍莓真的好吃。
實訓基地的宣傳奏效了,據她介紹,6、7月份是藍莓盛產期,實訓基地每天都有七八批游客組團過來,總數有三四百人。“很甜,很好吃。”“比外面的藍莓更大,吃起來口感脆脆的,味道很濃。”許多游客對柳鶯家的藍莓贊不絕口。
今年6月初,婺城區殘聯找上了柳鶯,他們看好了柳鶯培育藍莓的豐富經驗,希望她擔任新一期殘疾人藍莓種植技術培訓班的老師。“只要有人愿意種,我都會教。”柳鶯欣然答應了。她與60多名殘疾人學員一起在基地里進行實地查看、采摘和品嘗。回憶父親的遭遇,柳鶯覺得學員們都非常親切。她說,殘疾人應該被給予更多的創業機會。
“我希望通過鶯華這個品牌,讓更多的人認識我的藍莓產品。”在創辦合作社之余,柳鶯想到要做出自己的品牌。她認為在擴大規模之后,必須要統一品牌,統一包裝。柳鶯已經在今年成功申請了鶯華商標,正在籌備下一步統一銷售。她打算在市區開一家藍莓實體店,想找金華的食品加工企業做藍莓加工產品,柳鶯說,深加工在市面上將是一種趨勢,藍莓除去直接食用外還可以做衍生產品。
為此,柳鶯特意留了最后一批上百公斤藍莓作為“試驗品”,希望做一個藍莓加工的嘗試。“最好能在金華本地或周邊,最遠不能出浙江省,找到能做藍莓加工的正規廠商,即便是沒有藍莓加工經驗也不要緊,可以慢慢摸索。”她說。
今年,柳鶯預計藍莓的銷售額有200多萬元,為父親治病賺錢的目標差不多完成了。“爸爸現在走路還不利索,等天氣涼了去醫院檢查下,看能不能做手術。”柳鶯告訴記者,家人的健康平安永遠是她最大的心愿。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