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問政直通車開進站前社區
“城市小街小巷和大街的定義到底是怎樣的?”“城市街頭巷尾的窨井什么時候讓市民放心?”“背街小巷的路燈什么時候安裝……”昨天上午,金華電臺新聞綜合頻道的問政直通車,開進市區城北街道站前社區。幫助基層切實解決難點熱點問題,深入探尋社情民意,讓百姓呼聲成為新聞最強音。
居民金陽明是第一個反映問題的老同志。退休后,他一直熱心參與社區工作。這一次,他坐上市民問政直通車,反映城市綠化建設和小街小巷廣告欄設置問題!敖鹑A正在建設綠化城市,位于勞動路靠南邊的路段,一直沒有行道樹,對整個城市綠化不雅觀,建議城市園林部門好好管一管!苯痍柮髡f,園林管理處應該及時栽種樹苗并加強日常管理。
他還反映,目前,為了國衛復審迎檢,許多城市小街小巷的廣告欄拆除了,這樣一來,不但沒有使小廣告減少,一到晚上,大量的小廣告被貼在了電線桿、小區樓道、店面口等顯要位置。他建議,政府部門在拆除廣告欄的同時,在人口密集區規劃設置新的“文明貼吧”,有序引導城市小街小巷的“小廣告”。
站前社區居民杜戎勝是一位老兵,一直關注城市道路交通,他反映:轄區后豐路,雖然是一條小街小巷,但是,因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位于金華鐵路西客站附近,他曾做過統計,每天上午8點半至下午5點半,來往通過這里的車輛達150車次以上,小到私家車,大到5噸的貨車,長此下來,道路變得坑坑洼洼,6個地下窨井塌陷,連續3年了,此路段都沒有得到翻修,周邊居民有的湊錢把部分窨井蓋上,有的經營戶自發修補部分破損路面。但是,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杜師傅說,小街小巷作為城市百姓的日常通道,彰顯著最底層百姓的生活狀態,也見證著一座城市的發展,希望職能部門重視小街小巷的改造建設,把關系百姓日常生活的小街小巷建設好。
社區傅美英阿姨反映,城市居民養狗十分普遍,因此,小區里、道路邊、公園里……到處都是狗的糞便,上了年紀的老人和行動不便的人一不小心就“中招”,希望職能部門在抓好管理的同時,建議新聞媒體注重引導,讓城市居民文明養狗。
個體戶代表王嬌娣阿姨帶著一個老問題來反映,站前社區作為城市的窗口,而轄區海豐街、普豐街、永豐街等小街小巷,都沒有安裝過路燈,一到晚上,漆黑一片,嚴重影響了治安和居民的安全。她希望有關部門高度重視背街小巷的路燈安裝,實施“亮燈”工程,讓市民不再擔心。
當天的活動,還有不少居民坐上市民問政直通車,把市民普遍關心的問題反映給有關部門,到場的代表對政府工作、思想、作風……發表看法、意見、建議,有表揚,有批評,F場,市民代表提了30多條意見建議。
據了解,市民們的這些意見和建議將通過金華新聞聯播、市民問政、行風熱線三檔欄目進行報道,并與有關職能部門為老百姓排憂解難。
記者手記:架起政府與居民的“連心橋”
衣食住行,關系市民的日常生活,市民問政直通車作為一個嶄新的民意表達平臺,在黨委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架起了一座連心橋,也是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一項有力抓手。
在當天的活動中,記者聽到了許多批評政府的聲音,小到小區花壇綠化,大到城市建設,百姓的聲音響起。如何讓這些批評的聲音傳遞到政府部門的耳朵里,靠的是一個公開、親民的平臺。市民問政直通車的開通,不僅拓寬了民意的表達渠道,更讓民意搭上了直通車。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